做客书香栏目,和才色俱佳的主持人闲话读书之事。主持人提到冰心曾为他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国学大师季羡林由此衍生出一篇关于知足知不足的散文,主持人询问我对“知足和知不足”的看法。
我说,这其实是人对自己和所生活时代的一个正确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定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努力,采取行动,实现梦想,活出自在而丰盈的人生。
什么是正确的认知呢?先从“知足”说起。“知足”容易理解,知足常乐嘛。正如词典中所说,满足于自己已经得到的(包括生活,愿望等)。但是,“知足”二字说来容易做到难。
从出生开始,我们大都在爹妈望子成龙的期盼目光中成长,可以说出人头地的思想植根于我们的血液。而世俗的出人头地也就是获取功名,追逐到更大的利益,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然而,名利的追逐就是一种欲望。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在这种认知下,我们如何做到“知足”?
有记者采访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问: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走出校门后,并没有获得满足感。梁永安说:“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如果只是以出人头地为读书目的话,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条偏颇而狭隘的道路。”梁永安认为,多数人毕生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这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在这个过程中,证明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能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证明这个世界也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就很好。
过平凡的一生,学会做一名优秀的普通人,是我们从小就应该认知和需要学习的。在此认知的基础上,“知不足”,觉察到自己与他人的距离,自己与梦想和目标的距离,知道自己的提升空间,从而脚踏实地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靠近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才能收获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总之,承认普通人、平凡人的身份,这是对生命本身的“知足”;不断努力,在普通、平凡的基础上修身正己,实现最大化绽放,芳菲四溢,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人,这是“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