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2-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祖母的春天

    摘要:立春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宣告着春的来临,而在门前晒春阳,成为了祖母迎接春天的独特仪式。春阳熠熠,祖母坐在矮脚凳上,背靠柴门,静看云卷云舒,守着流年。大门外十几米处,是一片田野。田野西边,散落着几户

  • 天桥记忆

    摘要:偶然路过繁华热闹的合肥三孝口,立于车水马龙的四岔路口,已不见记忆中那座敦实的天桥。天桥对于幼时的我来说是伟岸的,炎炎夏日,每晚做完功课后,我都期待父亲带我去天桥散步。我紧紧地拉着父亲宽厚的大手,蹦跳着

  • 祖孙共读粤梅/摄

    摘要:

  • 绕行

    摘要: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可是随着成长,我却越来越觉得她有点儿烦人。这是我多次抱怨也没能理解和改变的事实。“姑娘啊,一会儿到家里对你妈的态度要柔和些,知道不?小姑娘家,哪能整天像你这样又暴躁又……”“知道

  • 芦蒿

    摘要: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们大都熟记和欣赏前两句的春景,却忽略了后两句提到的春味。诗句中说到的蒌蒿即芦蒿,又有藜蒿、水艾、

  • 窗外张成林/摄

    摘要:

  • 袅袅炊烟总关情

    摘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乡野人家屋顶上,缕缕炊烟袅袅升起。这闲适、恬静、唯美的乡村晚景,勾起我无限回忆。生在淮河岸,长在淮河畔。家乡的风物人情、一草一木,早已深入骨髓,融进血液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母的春天

   期次:第8020期   作者:□董美君

立春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宣告着春的来临,而在门前晒春阳,成为了祖母迎接春天的独特仪式。

春阳熠熠,祖母坐在矮脚凳上,背靠柴门,静看云卷云舒,守着流年。大门外十几米处,是一片田野。田野西边,散落着几户人家,时有几缕炊烟、几声犬吠、几串笑语;田野的南边,植有几株桃树和杏树,生长经年,粗可搂抱。桃杏映门,是家乡人的讲究。

每年祖母晒春阳的时候,地上的雪只剩背阴处的零星,阳光暖起来,那些雪就一日比一日消瘦起来,祖母看到后,总会自言自语道:“雪化了,春天来了。”

因此,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春天,是从我家门前的田野“化雪”开始的。

我常常沿着祖母的目光走到田野边,那些在春阳下燃烧着的雪,一点一点地融进土地里,祖母看见后,眯起眼睛满意地笑着,有了雪水的滋养,今年又是个丰年。冻僵的泥土湿了、软了。太阳一晒,田边湿润的泥土蓬松起来,会出现一丝丝的缝隙,像一条条小虫爬过留下的痕迹,也像老人眉间那一道道岁月沉淀的沟纹。

田野丰盈起来的时候,旁边的桃树就抽芽了。

当丝丝缕缕的暖风路过人间,万物便开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时桃花姿态各异,有的还只是花蕾,绿芽上浸染着一点粉,有的蜷缩着身体,只敢悄悄探出脑袋,还有的急不可耐地舒展着,拥抱着这个芬芳绚烂的季节。桃枝在春风中轻轻摇动,祖母痴痴地看着,或许在她眼中,桃枝是在摇曳着一份新春的希望与美好。

蓦然间,田间地头人影绰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荡漾开来,妇女们弓着背,左手拎着竹篮,右手拿着铲子,原来,她们是在找寻那一抹绿意。一丛丛野菜在春天的阳光下蓬勃地生长起来,绿油油的春意,伸展着、蔓延着,人们的味蕾便情不自禁地打开了。

春意渐浓,浓得化不开。对于祖母来说,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就是整个春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