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宣告着春的来临,而在门前晒春阳,成为了祖母迎接春天的独特仪式。
春阳熠熠,祖母坐在矮脚凳上,背靠柴门,静看云卷云舒,守着流年。大门外十几米处,是一片田野。田野西边,散落着几户人家,时有几缕炊烟、几声犬吠、几串笑语;田野的南边,植有几株桃树和杏树,生长经年,粗可搂抱。桃杏映门,是家乡人的讲究。
每年祖母晒春阳的时候,地上的雪只剩背阴处的零星,阳光暖起来,那些雪就一日比一日消瘦起来,祖母看到后,总会自言自语道:“雪化了,春天来了。”
因此,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春天,是从我家门前的田野“化雪”开始的。
我常常沿着祖母的目光走到田野边,那些在春阳下燃烧着的雪,一点一点地融进土地里,祖母看见后,眯起眼睛满意地笑着,有了雪水的滋养,今年又是个丰年。冻僵的泥土湿了、软了。太阳一晒,田边湿润的泥土蓬松起来,会出现一丝丝的缝隙,像一条条小虫爬过留下的痕迹,也像老人眉间那一道道岁月沉淀的沟纹。
田野丰盈起来的时候,旁边的桃树就抽芽了。
当丝丝缕缕的暖风路过人间,万物便开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时桃花姿态各异,有的还只是花蕾,绿芽上浸染着一点粉,有的蜷缩着身体,只敢悄悄探出脑袋,还有的急不可耐地舒展着,拥抱着这个芬芳绚烂的季节。桃枝在春风中轻轻摇动,祖母痴痴地看着,或许在她眼中,桃枝是在摇曳着一份新春的希望与美好。
蓦然间,田间地头人影绰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荡漾开来,妇女们弓着背,左手拎着竹篮,右手拿着铲子,原来,她们是在找寻那一抹绿意。一丛丛野菜在春天的阳光下蓬勃地生长起来,绿油油的春意,伸展着、蔓延着,人们的味蕾便情不自禁地打开了。
春意渐浓,浓得化不开。对于祖母来说,门前田野上的风景,就是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