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暖菜花黄

    摘要:终是菜花开了,黄袍加身,春天才算登临大统,光芒万丈,指点江山。春天很闹,闹得发于心、动于情。各色花儿粉墨登场,步步惊心,端得也是宫廷戏的路子。有掩面的桃花,相映红,迷醉懵懂春情;有倚墙的杏花,春意闹,

  • “简”以修身

    摘要:很多人都认为,处理事务越简单便捷越好,回答问题越简明扼要越好,礼仪应酬越简洁朴实越好;我认为,在生活欲望的追求上,越简单快乐越好。生活从“简”。像旅者行李,不能把想带的东西都带上,只能带生活上最必须的

  • 婺源的春天

    摘要:

  • 曹操与陶渊明

    摘要:高中语文的同一课,选取了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两首古诗。将这两首古诗并入一课,我想一定是有其深意的,编辑在“编辑意图”中,就给出了思考的方向:第七课两首诗作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表

  • 绿意舒茶

    摘要:阳春三月,我又回到曾经生活八年的舒茶。虽然三月的山区依旧几分料峭,却也尽显勃勃兴发之态,深怀一轴水墨的灵秀与含蓄。环顾四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满布着高高低低的茶树。特别是16道梯田大坝、240亩的“九

  • 三枚特殊的“军功章”

    摘要:2月1日,合肥市殡仪馆内出现令人泪目的一幕:一位新四军老兵走完95岁的人生历程,入殓、告别、火化……亲属从殡仪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骨灰盒,在骨灰中仔细搜寻,突然,几块亮晶晶的东西闪烁眼前。“就是这个!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操与陶渊明

   期次:第8047期   作者:□舒敬东

高中语文的同一课,选取了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两首古诗。

将这两首古诗并入一课,我想一定是有其深意的,编辑在“编辑意图”中,就给出了思考的方向:第七课两首诗作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与选择。我琢磨了半天,觉得曹操就应是车辆的“加速器”,有了它,车辆就能不断前行;陶渊明呢,则像是车辆的刹车器,拥有它,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

这两个人,前者拥兵百万,四方征讨,统一了北方,改造了社会,是一代英雄;后者则放弃官场,回归了田园,守住了本真,成为千秋一隐。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流露出了对“天下归心”的渴望;而陶渊明却在《归园田居》里,表现出了“复得返自然”的淡泊与欢欣。

前者积极进取,后者悄然隐退,一进一退,人生志趣迥然不同。可一代文豪鲁迅,却对他们二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27年9月,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时,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与爱憎:“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又进一步说:“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竣,通脱。在曹操本身,他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曹操诗歌的评价也很高。他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曹操不仅改造了社会,还改变了一代文风,在其大力倡导与不断影响下,“建安风骨”卓然而立,永载史册。

鲁迅和陶渊明一样,都是官之后代,且都是没落官宦之后,也都有为官的经历(鲁迅在教育部任佥事14年),却最终都选择了另外一条与其前人截然不同的道路:鲁迅从了文,陶渊明则归了隐。鲁迅一直在倾力改造人们的思想,而陶渊明无力改变环境,却也不想被环境所改变,更不想被环境所扭曲,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独善其身”,期望守住“愚拙的本性”。

鲁迅在上述演讲中说:“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篡也看惯了,文章便平和。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

一言以蔽之,曹操是放眼天下,心怀黎民;而陶渊明则是着眼于本心,守护愚拙。前者宏观大气,后者微观纯真。高中教材将这二者放在了一起,我想应是期望我们的青年学子要学会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力争做到既要心怀天下,也要学会淡泊名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