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老家的压水机

    摘要:前不久,在老街拆迁时,我非常惊喜地看见了多年未见的压水机。一位老人正在安装压杆准备取水,只见他放上把杆,倒入一塑料瓶“引水”,压把上下不停地来回加压,在“吱呀”声中,清澈的地下水顺着出水管流出。我急忙

  • 一窗温情

    摘要:

  • 我的矿工父亲

    摘要:我的父亲是一名老矿工,在煤矿干了一辈子,把他的青春与热情都奉献给了煤矿。自2010年我也开始从事煤矿井下工作后,父亲便时刻牵挂着我的安全,常给我讲井下的安全经验,久而久之,这些嘱咐便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 外婆的香椿芽

    摘要:阳春三月,是家乡采食香椿的好季节。与其他蔬菜不同,香椿在人们眼中是最有时间观念的美食。南北气候虽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来说,从清明到谷雨,都是采食香椿的最佳时段,香椿芽的食用尤以谷雨前为佳。谷雨之后,其纤

  • 清明思故人

    摘要:前几天,二姐来合肥,临走时对我说:“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有时间回老家祭奠一下爸妈。”我听后心头一紧,连忙答应。二姐走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父母,他们已走了十多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

  • 村口像条欢乐的河

    摘要:茶香氤氲的春日,蓦然走进徽州乡村,你会惊奇地发现,夕阳西下的村口,如同一条欢乐的河!冠盖如云的古树下,清流潺潺的小溪畔,飞檐翘角的水口亭中,高大精美的牌坊下,到处都是卖茶买茶的人,笑声盈盈,徽语呢喃,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的压水机

   期次:第8050期   作者:□刘家斌

前不久,在老街拆迁时,我非常惊喜地看见了多年未见的压水机。

一位老人正在安装压杆准备取水,只见他放上把杆,倒入一塑料瓶“引水”,压把上下不停地来回加压,在“吱呀”声中,清澈的地下水顺着出水管流出。我急忙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留作纪念。老人沧桑的脸上带着不舍,说:“都是古董了,马上拆了,以后就没有了。”

在我的记忆中,压水机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在更早一些时候,家家吃水用的是砖井,用带钩子的竹竿勾上木桶打水,然后挑水回家,放在水缸里取用。当年家里条件较好的都会请人打一口压水井,我家便是较早有压水机的人家。

虽然时隔几十年,但我对当时打井的情景印象深刻。记得打井师傅在竹园里找了一棵又粗又圆的老竹子,用一个钢筋头打通竹子之间的竹节,保持贯通,在竹子的底端扎上箩底布,用作过滤,然后在院子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四个打井师傅架起一个简单的施工架,竖起一根长长的钢制钻井杆,在“嗨哟、嗨哟”的号子声中,一点一点地往地下打去。约在深度五六米处迅速抬出钻井杆,把调和好的黄泥巴浆倒入打好的孔中,应该是起润滑作用,然后把扎好的竹子插进井孔中。

紧接着就是安放井头了,井头是用水泥预制好的长方体,上面有个压水支架,侧面有个出水的圆管,里面有个圆筒的铁质活塞缸。打井师傅把竹管和井头底部连接处扎紧密封,装上活塞拉杆、压把,加入引水,压把不停地加快速度,带着吸水拔上下运动,排尽空气,开始出来的是浑水,一直压到流出清澈的井水。活塞拉杆是压水机的核心部件,尤其是引水皮的裁剪是个技术活,要保证和里面的缸体严丝合缝,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水抽上来。

压水机压出的水清澈又甘甜,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小时候我对压水机感到很好奇,心想地下哪有这么多水呢?于是我就去问父亲:“为什么地底下会有那么多的水?”父亲说:“我们叶集原来是个乌江岔,地下水多得很。”

当时的压水机没有电,压水是项力气活,还是孩子锻炼身体的好东西。我小时候最爱的事就是压水,甚至自告奋勇主动帮大人压水。压水之前要舀一瓢水倒入压水机中,然后掌握速度和力度,来回几下水就会流出来;如果掌握不好,“引水”就会被吸回地下,而且吸力很大,不小心还会被把杆打着脸。记得小的时候力气小,只得把整个身体趴在把杆上用力压出水来,看着清澈的水从井口源源流出,非常有成就感,要是大人再夸奖一声那就压得更起劲了。

叶集羊肉闻名天下,用井水烧出的羊肉鲜嫩不膻,香味醇厚。压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夏天把西瓜、啤酒放到凉水里冰着,那种冰爽沁人心脾,让人顿感精神。在寒冷的冬季,刚压出来的井水还冒着热气,带着一丝温暖,用来洗菜、洗衣服,给了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慰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压水机是保障人们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用水设备。过年贴春联时,人们会用红纸写上“水火平安”,贴在井头上,祈福年年平安,可见压水机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用竹竿做水管了,改成了塑料管,再往后家家装了电水泵,一拉开关就出水,非常方便。后来,有些家庭用上了净水器,将井水过滤后再饮用。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自来水的全面普及,压水机和净水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还是怀念我家的压水机,它流淌出的清澈又甘甜的水,滋润了我的童年记忆,一直流淌到现在,从未枯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