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剪刀”是萧县老城区靠近龙湖公园南门的一家理发店。店不大,门前没有五颜六色的旋灯,店里也没有洗发床、离子烫等“高级”设备,但生意一直很好。十几年来,我一直都来这家店理发,不为别的,就为店主的那份从容。
店主姓赵,40 多岁,身材修长,面色白净,做起事来不紧不慢,理一次发大约需要 50 分钟。顾客们习惯了他的“节奏”,总是安静地坐在长凳上等待,听着店里播放的《春江花月夜》《渔歌唱晚》等乐曲,或翻阅《东坡乐府》《古文观止》等摆在墙边条几上的书籍。春光荡漾在店内古色古香的画墙和青翠的吊兰上,和店外的喧嚣嘈杂恍如两个世界。我不禁暗暗称奇。
终于轮到我理发了。先是洗发,水温适中,毛巾也非常干净,加上店主按摩似的揉搓,很是舒服。接着是剪发,店主一丝不苟地剃着、修着,反反复复地远近查看多次,直到满意方才停手。更舒服的是净面。先是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面部,再抹上一层白沫状的剃须泡,然后才开始仔细地刮,从嘴唇到鼻梁,从额头到耳边,如同雕刻一般仔细,极为解压。如是三遍,躺在柔软躺椅上的顾客常常会不自觉地响起鼾声。直到一通极具节奏的头顶按摩和捶打,方才慢慢睁开眼来——呵!满面红光,舒服!
“金剪刀”的生意向来很好,但人一多,那些有急事的顾客难免会急躁。我便好心地提醒店主,是不是该找个帮手?不久,一位做事麻利的小伙加入,店主近一个小时才能理好的发,他只需十来分钟便了事,价钱还是20 多元。可没过几个月,那个小伙便辞职了,说是实在忍不了店主的那份“从容”!于是,“金剪刀”又变回了原先的样子,在悠扬的乐曲中,店主从容地为顾客理着发,偶尔跟着乐曲浅吟低唱。
我很欣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石天冬”这一角色。他经营饭店,把赚钱放在次要位置,每次烹饪时都从从容容、极其认真地做,力求做到极致。在我看来,“金剪刀”店主是又一个石天冬,对他们而言,把自己喜欢的事尽力做到最好,就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