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上”是一个地名,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二队的别名。在原霄坑村,有一个与别处不同的现象,那就是每个组的名字都是以数字命名,由北往南,沿霄坑河溯流而上,依次为一队、二队、三队直至六队。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二队,也就是霄坑村会上组。
跨 过 一 碧 如 洗 的 霄 坑河,汽车像一只踽踽而行的甲虫,沿着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公路两侧,一边壁立千仞,一边深渊万丈,时而又穿过如刀砍斧削般的峡谷,追着蓝天白云,向上攀升。十几分钟后,抵达岭头的会上组。
“会上”是美丽乡村示范点。站在高处,映入眼帘的与其叫民居,不如说是一幢幢乡间别墅,像一颗颗珍珠,白墙红瓦,散落在山坳间。家家户户门前庭院,花草树木,假山根雕,各展妖娆之姿。就连屋角堆码的柴垛,也像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徜徉在乡间水泥道上,山风徐徐,空气甜润,鸟鸣啁啁。“会上”文化广场,小巧玲珑,面积不过百坪,中为圆形水池,环池而立方形牌匾,上书村规民约等内容。在村中,和几位浣洗归来的村妇不期而遇,她们穿着时尚,打扮得体。现今,“会上”人家靠山吃山,经济来源就是广布于山上的茶叶,一般人家干茶的产量均在500 斤以上。光这一项,年收入达到 15 万元以上。多数人家城里有商品房,有自己的小轿车,除了茶季四五个月,其余时间住在城里,过起半城半乡的生活。
在一家老茶厂场院边,竖立着一块标牌:新四军会议旧址。据史料记载,1945 年 10 月初,根据中共华东局指示,原皖江区党委和新四军七师在北撤途中,选派部分党政军干部和两个主力连武装,在新四军皖南支队三团政委杨明率领下,从巢湖返回皖南沿江地区,进入以霄坑为中心的山区开展游击活动。这里地势险要,背靠山区,面向平原,群众基础好,便于隐蔽。又于1947 年 3 月成立了黄西工委和黄西总队,在霄坑五队龙溪坑创建了被服厂和枪械修理所,为响应毛泽东同志“打过长江去”做出许多有益工作。当年,就是在这里召开了一系列秘密会议,“会上”因此得名。茶厂东侧墙壁上,绘有巨幅油画,再现当年召开秘密会议的情景。简陋的茅草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下,几位指挥员衣着朴素,或目光炯炯、或凝神默想、或面露欣喜之色,在地图前指点江山、谋划工作。
继续前行,弯过一段小路,登上“会上”山脊。眼前春色翻涌,红色的映山红、白色的白玉兰点缀其间,一重一重的山铺陈而去,由清晰而黯淡,山峰错落,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向下俯视,霄坑河像一条玉带从山坳间逶迤而下,或宽或窄,时隐时现,让人心旷神怡,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扑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返回“会上”村口,在龙袭山庄茶业公司广场前的崖壁上,我又看到一片盛开的映山红,枝干虬曲,绿叶映衬着红花,在微风下轻轻摆动,像一面面飘扬的旗帜。是啊,“会上”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过去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在是美丽乡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