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以往的学历评选标准,我是难以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现在通过企业举荐竟能获评,令人惊喜!”最近,位于浙江绍兴的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度子公司总经理刘磊被成功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获评“市级领军人才”称号,发出了由衷感慨。
负责印度市场开拓、工厂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的刘磊,为“德创环保”向外延伸“地瓜藤蔓”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德创环保”在印度累计承接环保设备合同近 20亿,当地工厂也将在今年建成投产。尽管贡献杰出,但受学历等硬性条件限制,他曾与高层次人才认定存在着“距离”。
而这次刘磊的成功认定,得益于迭代升级的“法人举荐制”。去年,绍兴市越城区滨海新区明确,荣获滨海新区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的企业,可举荐本企业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申报认定高层次人才,为这批企业的优秀骨干员工打开了新的上升通道。
2021 年,越城区滨海新区启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具有辨识度、创新性的“20条”改革举措,“法人举荐制”是其中重要一项。不过,当时政策将举荐范围规定于:越城区滨海新区属地上市企业、经济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直至去年再次扩大范围,赋予新区重才爱才先进单位更大自主权。
“‘法人举荐制’的核心,是将人才评价的权利下放给企业,让能力强、贡献大的人才脱颖而出。”滨海新区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这项政策的再升级,让企业在用人育人选人上有了更大话语权,也让企业里的人才更有奔头。
近年来,在原有“20条”意见基础上,越城区滨海新区不断做着“深化”“扩面”的文章,一步步推动政策迭代升级,推出一系列重点条款,大幅释放了人才“引育留用”的活力。
比如,通过全省首创的高层次人才“双聘制”,越城区滨海新区引进落户高层次人才达 41 人,他们成为越城区滨海新区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力量。又如,重大招商项目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将推荐高级管理人才和主要技术骨干的权利交给企业,打破“唯学历论”,带给实用型人才更大的激励……
“让人才评价话语权真正回归企业,这是一个基本趋势。”越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年,越城区滨海新区有三家单位入选市级人才发展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他们将在人才项目自主评审等方面进行更深探索,寻求更大突破。
(据《浙江工人日报》黎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