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七夕情思

    摘要:立秋过后,暑气渐消,秋虫呢喃,新凉怡人。七夕,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的气息、流淌着人间真情的味道。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又称女儿节、少女节。传说与牛郎相会前,织女要梳

  • 温馨时刻

    摘要:

  • 拾一场黄梅旧梦

    摘要:那日路过一个公园时,被戏曲之声所吸引。我循声走去,只见公园一隅,一群老者们身着戏服,悠然自得地表演着经典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至精彩之处,围观的人们纷纷鼓起掌来。喝彩声中传来一个稚

  • 开城一瞥

    摘要:穿三桥越长江,大巴车稳稳地行驶在江北广袤的大地上,心情犹如蓝天下明媚的阳光,愉悦舒畅。一路向西,视野豁然开朗。碧空如洗,白云悠闲,远山含翠;道旁绿树成荫,水田禾苗茁壮;一只只白色大鸟在空中翱翔,同行有

  • 油灯往事

    摘要:油在,灯在,油灯只剩零星的碎片。20世纪70年代末,老家尚未通电,夜里二哥就着玻璃罩煤油灯,坐在潮湿的天井房里写作业,弄堂里躲猫猫的孩子、房顶上乱窜的老鼠都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那时玻璃材质的煤油灯算奢

  • 一条河的幸福

    摘要:“这条河真的变清了!”回家探亲时,我止不住地惊叹道。儿时印象中,它并非如此貌美。这条河需要消化左岸的菜市场和一溜儿小平房里排出的污水,也需要承受右岸的工厂昼夜不息排出的废水。它每天都为了岸上人们的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夕情思

   期次:第8150期   作者:□沈顺英

立秋过后,暑气渐消,秋虫呢喃,新凉怡人。七夕,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的气息、流淌着人间真情的味道。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又称女儿节、少女节。传说与牛郎相会前,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所以这天又叫“香日”。作为我国传统“情人节”的七夕节,寄予了多少浪漫而美好的底蕴,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情愫。

人们在七夕之夜仰望银河拜祭,不但期盼爱情幸福美满,更祈祷能有像织女那样灵巧的双手,纷纷向她乞求智慧、巧意。

常忆儿时的七夕节,就像一副五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充满着欢乐和憧憬。

每到七夕节,母亲总会将四方小院打扫干净。我们全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母亲拿来五彩丝线,让我们姐妹比赛谁穿得快。院里的梧桐树和苦楝树如一幅清简的素描。月光随心所欲地皎洁着、流淌着,热烈奔放,抚慰人心。

比赛穿针时,我们谁都不敢懈怠,因为获胜者还有奖品。母亲煞有介事地为我们看时间,数数穿了多少根线。我至今不知道穿针乞巧的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不过母亲的做法,锻炼了我们眼疾手快的能力。有时候,母亲会端来白天做好的“巧果”让我们吃。借着皎洁的月光,我们边品尝美食,边听母亲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乡村秋夜,清澄月光下,我们几个小姑娘拿一张席子静卧葡萄架下,只等夜深人静时,偷听牛郎和织女的缠绵情话。可庭院里除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就是墙根下蛐蛐的鸣唱,偶尔还会传来村落里的犬吠声。我们总是在无尽的遐想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纯朴而诗意的七夕节。村里的大姑娘们则在月光下焚香乞拜,许下心愿,然后穿针乞巧,品尝瓜果,聊聊心事。

七夕节的习俗,因地域而异。有的地方女子在七夕这天要洗发,还有的地方要染指甲。七夕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人们不再局限于牛郎织女故事里离别的伤感,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演绎这个浪漫的节日。

汪曾祺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在七夕节这首抒情诗里,一个民族温婉内敛的气质,美好乐观的愿望,勤勉不辍的习惯,浪漫纯真的情愫,都表达了出来。

“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七夕夜,月华如水,星光闪烁,那些缤纷了流年的旖旎传说以及古老习俗,唤醒深藏于心的浪漫情思,让真情永驻心间,岁岁年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