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正是出游好时节。我应友人邀约,赴万佛湖游览。一进入景区,绿树成荫,花草散发幽幽香气,池水微漾,婉约秀丽之感油然而生。目光透过树林,一道高高的大坝横亘在眼前。一旁的劳动场景群雕,连同不远处龙河口水库纪念馆中的实物和图文,还原了当年修建水库时热火朝天的场景。
万佛湖原名为龙河口水库,因源头来自层峦叠嶂的大别山余脉万佛山,后更名为万佛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舒城举全县之力,于1958年开建龙河口水库,1960年建成,尔后陆续建设配套设施,至 1969 年全面竣工,历时 11 载。大坝全长1000 多米,最大高程 33.4 米,顶宽 5 米,完成土石方 160 万立方米。令人惊叹的是,这一组数据是靠肩挑手推的土法垒筑而成,体现了伟大的治水精神。
拾阶而上,站在坝顶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清澈,波光潋滟,一碧万顷。一座座墨绿色的小岛漂浮在湖面,疏密有致,宛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将原本单调的湖面点缀得多姿多彩。远处,群山连绵如黛,有的如飞禽走兽,有的如莲花绽放,有的如美人静卧……山与水相依,水与山相映,好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正如诗云:“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坐上画舫,常年吸纳大别山泉的湖水清澈如镜,似能嗅到甜润气息。画舫缓缓停靠在燕子岛,湖水轻抚着小岛,道道波纹与级级台阶相连,恰似一曲乐谱,奏出优美旋律。一门楼迎面而立,两旁的立柱上写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乃杜甫诗句。燕子岛因岛的形状似飞燕而得名,倘若春日游览,想必能观赏到燕子在微风细雨中飞翔,那是多么美啊!
修竹茂密,香樟郁郁葱葱,掩映着李公麟纪念馆。李公麟出身名门望族,舒城人,北宋著名画家。馆内展示了李公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笔墨间流淌着晋人之风。画法上,李公麟以白描著称,淡毫轻墨,高雅超逸,颇具神韵。
回到码头,在游廊中转悠,涛声、鸟鸣声、风摇草木声混在一起的天籁之音在耳畔萦绕,让人沉醉。“浏流留,望旺忘”,一副同音字楹联吸引了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回想一路情景,我自有一番解释:浏览秀水青山,不禁流连忘返,去留难舍;观望湖光山色,游兴正旺,湖我两相忘。
乘船登上周瑜岛。此岛定是用来纪念舒城历史名人周瑜的。岛上箭楼高筑,战鼓高悬,颇有东吴水塞雄姿。周瑜岛由好几个岛屿组成。万绿掩映下,周瑜读书室整洁安静。书桌上摆放了一卷卷竹简,想来儿时的周瑜一定十分勤奋好学。
“练三墩”是周瑜少年时的练兵场所。相传周瑜“抓周”时,抓的是宝剑。年少的周瑜用宝剑将家乡的三座小山削去山头,形成了“品”字形大土墩。后来,周瑜在三个大土墩上屯兵布阵,操练部队,并用这支部队在赤壁大破曹军。
眼前是公瑾和小乔的铜像,“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公瑾腰佩长剑,一身戎装,正在指挥作战,一副“羽扇纶巾”的从容儒雅,“谈笑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小乔则依着公瑾,手持古琴,似在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讲述一段爱情佳话。
返回上岸,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照壁,上面题写着遒劲有力的大字:松渡。渡口处一株株劲松,虽千姿百态,但一律呈苍劲峭立的姿态。松傲雪斗寒,百折不挠,正应了舒城人民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品格,也暗含“高峡出平湖”的筑坝精神。
秋风送爽,眺望山巅的龙河塔,高耸入云,气势非凡。这是为了纪念修筑水库的英雄。万佛湖不仅是一轴山水画卷,也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