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9-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白露生秋凉

    摘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季节。农历八月,天气转凉,孟秋结束,仲秋开场。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五的白露节,就在仲秋前后。白露,炎热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最终偃旗息

  • 古村秋意

    摘要:

  • 徽州晒秋

    摘要:徽州的秋天是一首古老的歌,秋风作词,秋色作曲,低吟浅唱缤纷的宁静。房前屋后柔软的银杏叶,田畴茶园火红的乌桕树,掩映粉墙黛瓦的枫香,无处不在的构树与盐肤木,色彩斑斓,将山中古村渲染得宛如童话世界。秋天的

  • 父亲的“园丁”情结

    摘要:父亲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家中的柜子里摆满了他获得的各种奖牌和荣誉证书。他总说,三尺讲台是个神圣的地方,站在上面讲课,将知识的种子厚植学生心田,心里总会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快乐。去年上半年,父

  • 三河箍桶匠

    摘要:箍桶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木艺。以前,塑料和金属用具还没有普及时,三河镇及其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具大部分都是木制的,因此也就有了箍桶匠这一职业。箍桶匠制做的用具包括腰盆(一种打渔用具)、米桶、水

  • 山水画卷万佛湖

    摘要:秋日,正是出游好时节。我应友人邀约,赴万佛湖游览。一进入景区,绿树成荫,花草散发幽幽香气,池水微漾,婉约秀丽之感油然而生。目光透过树林,一道高高的大坝横亘在眼前。一旁的劳动场景群雕,连同不远处龙河口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露生秋凉

   期次:第8160期   作者:□沈顺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季节。农历八月,天气转凉,孟秋结束,仲秋开场。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五的白露节,就在仲秋前后。

白露,炎热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最终偃旗息鼓。清凉常驻,白露便开始了一场诗意而浪漫的秋之旅。此时,风清露白,月朗星明,使人神清气爽,逸兴遄飞。白露是首抒情诗,吟唱着秋天婉转而优美的歌谣。

白露时节,点点滴滴的露水,就是生动的词语,传达着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清晨,花草树叶上的露珠儿晶莹、玲珑、清透;入夜,深思静听,窗外秋虫呢喃,弥漫着悠远迷离的意境。白露生清寒,草木们感知到露水带来的季节隐语,于是纷纷卸去华丽繁复的装扮,以最坦诚的姿态面对世界。

中医说,露水味甘性平,尤其白露以后的秋露,秉承秋夜肃杀之气,最宜用来煎煮润肺的草药。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道:“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有些地方白露这天有“收清露”的习俗。古人还有用露水泡茶的习惯,尤其是白露的露水。《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冷香丸,就是用白露的露水做药引。除此之外,还有白色花蕊四种:阳春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季的白芙蓉、寒冬的白梅花;无根之水四种:雨水时的雨,白露节的露,霜降日的霜,小雪天的雪。一味冷香丸,顺应自然,寄托着曹雪芹悲天悯人的情怀。

白露也滋养着文人雅士的诗心。唐人徐敞在《白露为霜》里写道:“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点出了白露的生成过程。李白说:“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亮,露珠,空灵梦幻,令人沉醉。杜甫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节气引发浩荡思乡之情。

白露时节,乡间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村庄上空弥漫着庄稼成熟的气息。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堆满了院子。豆荚鼓囊囊的,颗粒饱满。棉桃咧嘴笑了,吐出雪白的棉絮,女人们裹着方巾,散落在亮得耀眼的棉田里摘花。辣椒熟透了,一串串挂满了墙壁,燃成了一片霞。老人坐在门前,端着簸箕剥豆角。院角的扁豆紫红的、粉青的,隐藏在墨绿的叶片间,窥视着清秋庭院。河里的水菱、芡实和菰蒲透着一股水香,村姑们撑着一叶小舟,娴熟地采摘。一切都透着诗经般的古雅和浪漫。

“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白露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特有的清秋之韵。纯净的露水,清洗着季节的思路,使人们的思维和灵魂,从夏日的浮躁桎梏中重新复苏,一切憧憬都步向了秋天的丰腴和成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