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峡,雄关漫道。
站在高高的关岭山脊上极目远望,前方的群山瘦骨嶙峋,重峦叠嶂,向薄霭深处逶迤而去;山间的高压输电塔,顶天立地,影影绰绰。山下平畴处,白墙红瓦的美丽村庄楼房如火柴盒,尽收眼底。再看两山之间的洼地,一条贯通南北的公路如飘带,穿过峡口。公路上的货车、小轿车如甲壳虫,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川流不息。
这里是桐城市最北端的大关镇小关村小关岭。这是一道分水岭,也是安庆与六安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一)
北峡雄关,是206 国道合肥至安庆必经之路。得北峡之险,居高临下,扼合安大动脉之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国时期,这里是魏吴争夺之地。吴黄武七年(228 年),魏将曹休领兵十万至皖城,东吴大都督陆逊率部三路进击,溃败的曹军如惊弓之鸟,吴军自天而降瓮中捉鳖,歼灭曹军万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硖石之战。这里的南硖兵戎遗址,也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激战之地。明崇祯八年(1635年),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率部经南硖攻桐城,史可法曾率部守关激战。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军事战略要地。1938年夏,日军沿这条交通要道南侵。新四军四支队守关,沿路埋伏,出其不意,打了几个漂亮的伏击战。离这里不远的大关老街,成立了大关革命联络站,共产党人以“复兴商店”经商名义,秘密传递情报,护送革命战士,打通皖江抗日根据地与大别山地区的联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而现在,战火早已停息,枪声早已远去,世界一片安宁,岁月如此静好。北峡雄关,已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站在雄关脊背上,屏住呼吸,俯拾即是的古战场遗址,隐约听到一阵阵“嘚嘚”的马蹄声,仿佛看到闪动的刀光剑影,犹如置身于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古战场,不禁浮想联翩。
(二)
北峡雄关,自然和人文景观荟萃。
小关岭山脚下有座三四米高的水泥柱门楼,横梁正面题有“雄关胜迹”四个大字,门楼和题字受风雕雨刻,斑驳成枯枝色,远远望去,瘦骨嶙峋,透着几分刚毅与威严。
沿着门楼右侧水泥路往上,行至大雄宝殿,穿过树龄达200 多年的古圆柏林,便到达大殿后山坡。后山上高树林立,花香阵阵,鸟语啁啾。扶着被无数游人的手掌磨得光滑如玉的铁扶栏,攀登如天楼般陡峭的台阶,来到古洞岩。洞道曲折多变,洞中有溪、溪中有井,洞内钟乳石如牛头马面,如仙人下凡,栩栩如生。
站在小关岭上向西南而望,群山苍茫,那里有一座陡峭的山岭——欧家岭。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宣传和发动群众参加红军闹革命,组织了欧家岭武装暴动。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在山腰修建了欧家岭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祭奠和缅怀在暴动中牺牲的革命先烈。
欧家岭旅游资源丰富。从山脚到山顶,沿途有龙井、归门关、雷打石、大排刀、望夫石、罗汉洞、滴水崖、老鹰窝、双狮观日、金鸡寨等旅游景点。山腰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山顶有陈氏村民自费修建的红色纪念墙、石亭、观景台,供游客休憩、品茗、赏景、听鸟、听风。站在亭内瞭望,巍巍欧家岭绵延起伏,蜿蜒的水泥路自岭上向山下延伸,直到消失在更远处的田畴,与国道大动脉相连相通。
(三)
进入新时代的北峡雄关,发生了沧桑巨变。
离雄关不远处是北峡关茶厂生态旅游基地,2000多亩茶园给山岗披上绿色新装。茶厂基地依托北峡历史文化风光,引进油桃、油茶,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基地,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而在雄关东南向的王集明月湾,就有一座占地面积 200 多亩的家庭农场。农场集种养采钓、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几十栋蔬菜大棚种植时鲜蔬菜和葡萄、草莓、弥猴桃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展“鱼菜共生”种养试验,取得成功,成为合肥都市圈共建蔬菜种植基地。一些社会团体组织员工到这里开展团建活动,农场被认定为安徽农业大学产学研用实践基地。
雄关的硝烟早已远去,而雄关精神犹存。受雄关精神滋养的大关人,迈着坚实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