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9-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穿过桂香望月明

    摘要:今年的桂花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处暑已过,白露未至,朋友圈里便出现了桂花的图片,隔着屏幕仿佛闻到香味了。对于中国人来说,闻到桂花香,便会想到螃蟹,想到月饼。是的,桂花都开了,中秋也就不远了。一直喜欢那些

  • 非遗“豆腐架”庆丰收

    摘要:

  • 明月也曾是两乡

    摘要:唐人王昌龄诗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但“‘久’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感觉自己的中秋明月被岁月与命运分为两乡——故乡与他乡。刚来到上海打拼的头几年,每逢八月十五,心中还默念这是我来到上海过

  • 人生的“有”“无”

    摘要:浮躁的尘世中,人人喜欢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容易忽略平凡日子的细水长流。很多人抱怨活得太累,多数时候不是由于贫穷,而是出于比较;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而是面子放不下来。有些人一生都和别人攀比,总是遥望不属

  • 秋向此时分

    摘要:“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太阳微醺,贪杯、贪睡,一日比一日晚出早归。时光恍惚只打了个盹,就已秋半去。秋分,适合在时节里打个盹,分个神——天秋分袂,扰扰似年。此时,时间倒着往前走。那些草木,点数着种子的心

  • 北峡雄关

    摘要:北峡,雄关漫道。站在高高的关岭山脊上极目远望,前方的群山瘦骨嶙峋,重峦叠嶂,向薄霭深处逶迤而去;山间的高压输电塔,顶天立地,影影绰绰。山下平畴处,白墙红瓦的美丽村庄楼房如火柴盒,尽收眼底。再看两山之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过桂香望月明

   期次:第8172期   作者:□刘秀红

今年的桂花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处暑已过,白露未至,朋友圈里便出现了桂花的图片,隔着屏幕仿佛闻到香味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闻到桂花香,便会想到螃蟹,想到月饼。是的,桂花都开了,中秋也就不远了。

一直喜欢那些幽香之花,如梅花、兰花、腊梅、桂花等。而桂花,温润中带着清甜,浓而不腻。每每清风一过,香飘十里,不言自誉。又恰好,花开逢中秋。闻桂香、吃月饼,连带着中秋节也更加惬意讨喜。

每当桂香四溢,气候最是适宜,大自然也开始了对勤劳施以最美的回报和馈赠。菱角、板栗、枣子、石榴、苹果、梨等等,丰收的果实数不胜数。食物的丰美,桂花的香甜,不知不觉中烘托出中秋节的团圆、美好、吉祥。

我在儿时便知桂花与中秋节有关联。

那时,对中秋的记忆不只是月饼盒盖上那个大大的月亮、忧伤的嫦娥和她脚下蹲着的玉兔,还有月亮中间一棵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从父亲口中,幼小的我知道了嫦娥因为思念亲人而忧伤,却不理解吴刚为什么和一棵树过不去。当时我以为,每到中秋节,也是桂花香的时候,他因为不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吃月饼,所以才迁怒于桂花树。

后来,出外求学。远离亲人的每年中秋时节,我喜欢揣一撮桂花在口袋里,或是在书本中夹几簇桂花。呼吸之间,满是香气。

再到单位上班了,当桂花的香味飘散在远离父母的城市中时,我便知道,归家的日子近了。中秋,又在渐浓的花香中如约而至。

如今,落地生根,桂花依旧。或是因为人们对桂花的喜爱,街道上到处都种有桂花树,小区里更多。每年白露时节,那些桂花树从“叶密千层绿”,到“花开万点黄”,一直到满城花香、中天月明。

前几年,气候异常,立秋后雨水少,桂花树一直很安静。原本中秋前后就应该开的桂花,直到寒露节气才闻到花香。自认为,少了桂花的中秋节是寂寞的。

不过,用桂花制作的干桂花、桂花蜜可以长久保存,用来泡茶、冲牛奶、做甜羹和点心,这让桂花的香甜四时萦绕。

我常常用女儿送的干桂花冲水泡茶,看金黄的干桂花在碧绿的茶水中上下浮沉、舒展,在茶叶间再次开花。喝上一口,仿佛能听到“噗嗤”一声的心花开。

只是不知,喝完加了我做的桂花蜜的牛奶后,父亲对中秋节的期盼是不是更甚了。而我更希望,这能抚平他思念母亲的忧伤。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朋友晒出桂花图片的第二天,与同事一起走在市区的马路边。突然,一缕馨香猝不及防地钻进鼻腔。

哇,是桂花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