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洗心埠头常洗心

    摘要:徽州古村落之美,不仅仅体现在那气势恢宏的徽派老宅,那粉墙黛瓦马头墙,更在于细节中体现出的文化韵味,不经意间邂逅,令人惊喜不已。国庆长假期间,在皖赣交界“吴楚分源”浙岭脚下行走,随意地踱进一个村。村名十

  • 遗失声明

    摘要:黄超逸他项权证(证号:房合产他字第8210054122号)遗失,声明作废。

  • 九九话重阳

    摘要:在我国传统节日中,重阳是唯一以“至数”之极所定的节日。《黄帝内经·素问》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数在《易经》中被视为阳数,“九九”是两阳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

  • 陪伴

    摘要:

  • 走近水门塘

    摘要:位于六安市霍邱县境内的水门塘公园,被称为皖西“千岛湖”。早就听闻关于它的古老传说,是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塘,亦是我国较早的一项水利工程。几千年前的人们,为何要不辞劳苦修建此塘呢?这里又发生了怎样动人

  • 话说可以

    摘要:可以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态度。可以就像一种兴奋剂,催发着人们获得和拥有的原动力。可以又像一匹试图摆脱缰绳的烈马,挣扎、抗争,但都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驰骋沙场。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意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九话重阳

   期次:第8186期   作者:□钱续坤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重阳是唯一以“至数”之极所定的节日。《黄帝内经·素问》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数在《易经》中被视为阳数,“九九”是两阳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幸福的日子,民间有拜神祭祖、登高辟邪、饮宴祈寿等多种习俗。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其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先祖以谢恩德的活动。

登高辟邪的活动亦由来已久,《楚辞·九怀》中就有记载暮秋登高的篇章:“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汉承楚俗,由此逐渐衍成重阳登高的习俗。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有重阳登高的做法:“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那么,为何把重阳登山称为登高呢?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汉朝以长安为京城,在长安的附近有一个小高台,每到重阳节,人们便会纷纷登上小高台,欣赏秋天的美景,因为所登的山为小高台,故有“登高”之说。

重阳节登高,人们还会“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其中缘由,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述:“东汉时期汝南人士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数年。”费长房曾对桓景说:“九月九日如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西京杂记》云:“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之说。《荆楚岁时记》亦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的描述。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然盛行,这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有所体现。

茱萸俗称“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所以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茱萸分为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草茱萸四种,其中入药的大多是山茱萸和吴茱萸,两者的药用价值也不尽相同。山茱萸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吴茱萸主要用于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诗人白居易在《九日登巴台》中提到的“茱萸杯”,也许正是以茱萸为原料的补酒。魏晋时,人们不仅佩戴茱萸,还将茱萸插到头上,故后世也称重阳节为“茱萸节”。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辟邪”“驱疫”等迷信意识,在人们的观念中日渐淡薄。每逢此日,人们喜欢邀请亲朋好友,身佩茱萸,携带佳酿,结伴出游。特别是那些文人雅士登高环顾,极目远眺,各种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就会发出许许多多的感慨,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在重阳节登上了巫山,并写下“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浪漫诗句;杜甫也曾独自登高远眺,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丽诗章;在词中,最著名的是李清照的《醉花阴》,其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历史发展到今天,重阳辟灾厄、插茱萸、饮菊酒的习俗已不多见,但是登高望远,赏景吟诗,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