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1-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门·门第·门风

    摘要: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是供人通行的,有门可以拒不速之客于门外。门本是家的“界碑”,随着时代的变迁,门早已突破家的界限,从家门延伸至村门、乡门、县

  • 冬晓过渡

    摘要:轮船的汽笛声,呜呜自江面传来,远远嗅闻到江水的味道,我和母亲便加紧了步子。这是30多年前的那个冬日凌晨,我随母亲过江去对面的荻港街去卖货。江堤下,沙滩的尽头,长江是醒着的。晓月的淡光下,水声哗哗,长江

  • 腊八,拉开年的帷幕

    摘要:每年都盼着过腊八,当捧着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时,年就向我们缓缓地拉开了帷幕。接着,有新衣、有美食,贴春花、购年货,还有热热闹闹的年戏。锣鼓声、喝彩声,名角抖擞上台,一想起来就兴奋不已。长大了,才

  • 峰光无限

    摘要:

  • 仰望星空终一生

    摘要:“原来家里几代存下来的书有那么多……一大部书装了几箱子,本子和字体大小全一样。”“读理出的各种‘闲书’。他越看越快,没过多少时候,大嫂的摆出来的藏书已被他浏览了一遍。”这是金克木先生小说体回忆录《旧巢

  • 杨友道,一个温暖的名字

    摘要:杨友道,既是人名,又是村名。安徽和县有个千年古镇香泉镇,镇东有个泉水行政村,其辖15个自然村,村庄多以姓氏命名,或直接以姓名命名,如杨友仁、杨友道、杨有才、王小伍。每个村名都有出处,每座村庄都有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门第·门风

   期次:第8247期   作者:□陈思炳

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是供人通行的,有门可以拒不速之客于门外。

门本是家的“界碑”,随着时代的变迁,门早已突破家的界限,从家门延伸至村门、乡门、县门、省门直至国门。而且,造门的人,越来越注重门面,设计造型各有高招、各具特色、各显风采,门面愈来愈豪华。

门的造型无论怎样变化,其基本功能仍大同小异。在古代,门的“高下尊卑”,主要取决于门内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学识操守,世人称之曰“门第”。

显赫的门第,大都是由祖上搏得的。有的靠“一刀一枪,血染疆场”打来,有的凭“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考来,有的是“克勤克俭,艰苦奋斗”拼来。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祖宗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往往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可谓门第显赫,到头来也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最后落得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这也是晚清八旗子弟最后下场的写照。

门第的风光在历史长河中如浪花一溅是短暂的,而好的门风,即一个家庭的德行风气,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河南省巩义市有一个康氏家族,人称康百万,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家最鼎盛的时候:“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而康家的辉煌并不是来自门第的荫护,而是一帧传世家训:“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代代恪守不渝。

门风,即家风,不仅靠言传身教,还要靠规矩约束。《钱氏家训》曰:“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历史上善于治家的典范,在曾氏家族中形成了好学、勤俭、自立、修身等良好的家风。

新中国成立后,有毛泽东待亲“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属徇私情,念旧但不为故旧谋私利,济亲但不为亲情去撑腰),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始终不许孩子们经商以避嫌;当代优秀人民公仆焦裕禄、郑培民、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等都有严格的家规家诫,他们教育子女自立自强,切莫倚“门第”而自骄,仗“势力”而妄为,借“优越”而自堕,更不可靠“后台”而乱纪,不给子女谋“官路”、开“财路”、留“富路”,不因一己私利而败坏了门风。这些良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泽及子孙,而且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