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张张年画藏温馨

    摘要:一进入腊月,春节似乎就加快脚步走来。此时,农村老家已忙碌起来,杀年猪、蒸包子、磨豆腐、掸尘……年味愈来愈浓。记忆中,儿时除了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外,还有年画。那时供销社其实是杂货店,不是每个大

  • 矿山送“福”迎春来

    摘要:一点起步,墨汁游走,一个漂亮的“福”字在池师傅的笔尖慢慢呈现。我和工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福”字仿佛包含着无尽的幸福,让人心生喜悦。春节临近,矿工会购买了红纸与墨汁,并邀请有书法才艺的老师傅书写春联

  • 颐年

    摘要:

  • 二郎古镇的雪

    摘要: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屋檐下的冰凌长过尺许,参差不齐,如宝剑般倒悬。奶奶叮嘱我不要挨着廊沿走,小心砸着头。屋后的河坝、沙滩、杨柳,被棉絮一样的白雪覆盖。远处,二郎河清冽的水缓缓地流淌,听不见潺

  • 万物苏萌咏立春

    摘要: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这一天,古人不仅隆重庆贺,而且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新春的希望。同时,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吟下了无数佳作。在旧时的立春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用韭菜、荠菜、芫荽、大

  • 汶溪观塔

    摘要:漫步在休宁县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栈道,就如同徜徉在一幅灵动的生态人文画卷里,你会神怡心悦,欢喜动容。休宁,坐落在安徽省最南端,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古时隶属于誉满天下的徽州,自古文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溪观塔

   期次:第8260期   作者:□叶荣荣

漫步在休宁县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栈道,就如同徜徉在一幅灵动的生态人文画卷里,你会神怡心悦,欢喜动容。

休宁,坐落在安徽省最南端,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古时隶属于誉满天下的徽州,自古文风昌盛,境内多塔。在湿地公园内就聚集了四座明代古塔,为公园增添了浓浓的古韵。

横江流经湿地公园的这一段称为汶溪,汶溪的上游是休宁最大的石拱桥,明代古桥夹溪桥。桥西北有凤山,西有凤湖,古有“夜柳有湖传彩凤,夹溪如花卧长虹”的诗句称赞此地之美。汶溪观塔,从夹溪桥出发是最好的选择,自此,山与水都收敛了野性,静若处子,明媚动人。

顺溪而下,左边观景平台上的24只金鳌映入眼帘,为首的一只体态巨大,昂首吞天,寄寓着古城休宁昂扬奋进之势。右边是绵延的玉几山,与清澈翠绿的江水相映成画。抬头细看,凹凸起伏的空当,丁峰塔冒出了头。

丁峰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 年),楼阁式砖结构,八角七层,高30米,实心体,人不能入。塔身斑驳,草木丛生,“蓬头垢面”的模样,是时光的印记,其中藏有多少故事和过往。

水面愈加开阔,汶溪从汶溪桥下穿越而过,成了一条绸带,縠纹不惊。再瞧,玉几山的东翼又现一塔,与西侧的丁峰塔隔山相望。此塔称为巽峰塔,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 年),同是楼阁式砖结构,八角七层,高 35 米。内置 168 级盘旋台阶,可达顶层。塔内绘有壁画,线条至今清晰可辨。塔刹呈葫芦状,因飞鸟衔来种子播撒在旁,日久竟长成了一株树,与葫芦相依相伴,风景颇为别致。

巽峰塔的高大俊朗赢得了白鹭的爱慕,它们成群结队依偎在塔下的树丛里,叽叽咕咕,时而展翅,盘旋又回,翩翩起舞,炫耀着傲人的身姿。从对岸远观,一朵朵“百合”在深绿里绽放,无论秋冬,永不凋零。这不能不令人遐想,鹭与塔爱的到底有多深,恋的究竟有多久。

与巽峰塔隔溪相对的是富琅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也是砖石结构,八角七层。现残存基部两层,高约17米,但外形较为完整,砖砌突伸的重檐,工艺精细。相比巽峰塔的玉树临风,富琅塔则相形见绌了不少,目前被包围在一所职业学院里,成了墙内风景。

汶溪摆脱了万安坝的束缚,一跃而下。远远地,一座山和一座塔扑面而来。塔立山顶,以山为名,曰万寿。万寿塔建于明嘉靖初,砖结构,六角七层,高 29.6米。塔顶由生铁铸成,重约2400公斤,已坠落。万寿塔宛若脱了帽子的老者,临风观水,沉思不语,酝酿着千年的诗句。

寿山初旭是海阳(休宁旧称)八景之一,有书记载:“上寿山之巅东望,一轮红球,冉冉升起,如火映金盘,红霞灿烂,东方尽赤。少顷,晴空万里,彩云飞渡。俯视横江,日影与桥影,随波光摇曳,别有一番奇观。”

这奇观还应包括万寿塔,我曾亲眼所见,灿烂的红霞也为宝塔披上了一层红光,宛如出嫁的新娘,娇羞不已。又如醉了的诗句,摇摇晃晃躺倒在波光的怀抱里。

关于四塔的由来,大都是些传说,难辨真假,我更倾向于保全文运之说。休宁自古出状元,从宋嘉定到清光绪的600余年间,休宁本籍和寄籍的文武状元达到19人,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人口不过十七八万,面积不过 2000 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创造了一个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神话。这份荣耀归功于古徽州崇文尚礼之风,不废诵读之习。汶溪古塔林立,不正是休宁人力振文风、势保文运的写照和折射吗?

古塔悠悠,见证人事代谢,俯瞰往来古今。汶溪奔流,潮涌百里新安,心向浩瀚东海。在新时代光辉的映照下,古塔仰天抒怀,又一次写下瑰丽诗篇,与汶溪共生共长,随一江碧水东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