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张张年画藏温馨

    摘要:一进入腊月,春节似乎就加快脚步走来。此时,农村老家已忙碌起来,杀年猪、蒸包子、磨豆腐、掸尘……年味愈来愈浓。记忆中,儿时除了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外,还有年画。那时供销社其实是杂货店,不是每个大

  • 矿山送“福”迎春来

    摘要:一点起步,墨汁游走,一个漂亮的“福”字在池师傅的笔尖慢慢呈现。我和工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福”字仿佛包含着无尽的幸福,让人心生喜悦。春节临近,矿工会购买了红纸与墨汁,并邀请有书法才艺的老师傅书写春联

  • 颐年

    摘要:

  • 二郎古镇的雪

    摘要: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屋檐下的冰凌长过尺许,参差不齐,如宝剑般倒悬。奶奶叮嘱我不要挨着廊沿走,小心砸着头。屋后的河坝、沙滩、杨柳,被棉絮一样的白雪覆盖。远处,二郎河清冽的水缓缓地流淌,听不见潺

  • 万物苏萌咏立春

    摘要: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这一天,古人不仅隆重庆贺,而且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新春的希望。同时,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吟下了无数佳作。在旧时的立春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用韭菜、荠菜、芫荽、大

  • 汶溪观塔

    摘要:漫步在休宁县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栈道,就如同徜徉在一幅灵动的生态人文画卷里,你会神怡心悦,欢喜动容。休宁,坐落在安徽省最南端,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古时隶属于誉满天下的徽州,自古文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物苏萌咏立春

   期次:第8260期   作者:□钱续坤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这一天,古人不仅隆重庆贺,而且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新春的希望。同时,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吟下了无数佳作。

在旧时的立春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用韭菜、荠菜、芫荽、大葱、萝卜等配成盘生吃,叫作吃“春盘”。“春盘”起源于晋代,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春盘”的主要食材包括各种新鲜蔬菜,通常是在立春当日由一家人共同食用,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杜甫晚年寄居长江瞿塘峡奉节城所作的《立春》诗中就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诗人面对自家用生菜制作的春盘,不禁触景生情,忽然忆起曾在唐肃宗身边任左拾遗时吃春盘的情景。由此可知,从京城皇宫到荒峡野地,从昌盛之世到动乱之秋,人们均有在立春吃春盘的习俗。元代元好问的《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亦吟曰:“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二是用篾、麻和泥巴做成“春牛”鞭打,叫作“鞭春”,象征着新年春耕的开始,并祈求五谷丰登。陆游《剑南诗稿·春日》诗中就有“老夫一卧三山下,两见城门送土牛”的句子;宋代程公许《沧州尘缶编·立春》亦云“月堕霜空发上亭,土牛今日却鞭春”;清代刘春池也有“门前久已无车马,尚有人来送土牛”的诗句。

三是从宋代起,还出现立春这天送“春帖”的习俗。春帖又称春帖子、春端帖、春端帖子,是一种在立春日剪贴在宫中门帐上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岁时杂咏》中辑有欧阳修的三首《皇帝阁春帖子词》,其一云:“萌芽资暖律,养育本仁心。顾彼苍生意,安知帝力深。”其二云:“阳近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圣君南面治,布教法新春。”其三云:“气候三阳始,勾萌万物新。雷声初发号,天下已知春。”元代袁桷也有宫词云:“春帖分裁阁分多,宫娥争馈缬绡罗。青丝菜并银盘送,幡胜新题墨旋磨。”

喜迎大地回春,也是立春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宋代李时吟有《十二月立春》诗:“东风昨夜到疏篱,早被游蜂探得知。花子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此诗前四句说明,从立春起,不仅鲜花将迎春盛开,连人们也会精神振作,奋发有为;后四句则通过具体行动的描绘,揭示出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心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们“心同草木乐春天”的精神面貌。其他诸如“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春百事谐”(朱淑真《立春古律》),“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卢仝《人日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葛长庚《立春》),“冰自解围回木色,花能传信满梅梢”(胡安国《十二月立春》)等等,无不对立春进行了热情歌颂。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