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无为年味中的美食

    摘要: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年味里,少不了一碗人间烟火味。远方游子的归心似箭,都寄托在家乡的美食里。我的家乡无为的年夜饭,不仅有无为板鸭,还有不少“舌尖上的美味”。无为板鸭始创于清代,以色泽金黄,油而不腻,

  • 雨水有味尽清欢

    摘要:元人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其“三候”在《逸周书》中则表述为: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

  • 五子迎春

    摘要:

  • 懂得复盘的人,“运气”不会差

    摘要:去年,我所在的学校招录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开学时,和我同一个年级组;熟悉之后,同事就问她,七八个人争一个岗位,你这刚毕业的小姑娘就拔得了头筹,实在好厉害。话音还未落地,小姑娘就赶忙澄清:哪是厉害

  • 龙年话龙山

    摘要:太湖县城往西北两公里,有山绵延起伏,宛如游龙,史称“龙山”。龙山,北依四面尖,西临长河,山势绵亘浑厚,蜿蜒磅礴,势若游龙,龙头俯临深潭,整座大山就像一条俯首吸水的龙。历代官府把龙山看作是太湖的图腾,佛

  • 元宵,泊在扁食里的年

    摘要: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除夕是年团圆的起笔,龙飞凤舞;元宵则是年转身的收笔,鸾飘凤泊。时间如白驹过隙,不只是年,天时和人事都挥手自兹去,眉眼里都是萧萧班马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元宵节那圆圆一盘,自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泊在扁食里的年

   期次:第8274期   作者:□葛亚夫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除夕是年团圆的起笔,龙飞凤舞;元宵则是年转身的收笔,鸾飘凤泊。时间如白驹过隙,不只是年,天时和人事都挥手自兹去,眉眼里都是萧萧班马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元宵节那圆圆一盘,自然盛满父母做的扁食。

每个扁食,都像一艘船,挨挨挤挤地泊着,一副要解缆远行的样子。吃了扁食,过了元宵,就是又一年。我肚子里揣着船,眼里循着月,开始又一年的山一程、水一程……

初学《泊船瓜洲》时,早年归港的扁食,一艘艘驶出来。父母划着桨,摆出一首七绝的阵势——除夕春节一年间,元宵只隔十多天。扁食又满白玉盘,父母何时唤我还?

瓜洲到钟山,很近,但若背道而驰呢?除夕到元宵,很短;元宵到除夕,却很远。王安石在江湖里撑一艘船,船里有酒,任平生。我在胃肠里撑一勺扁食,扁食里有馅,酸甜苦辣咸。此后,月亮的阴晴只量度时光的胖瘦,月亮的圆缺只标识乡愁的宽松,与年无关。

活着活着,就活到别处,家乡成了故乡。年在我的家乡,也成了我的故乡。

家乡的年,就悬在一弯月亮上,泊在一艘扁船里。从除夕启程,全家齐心协力,父亲剁馅,母亲和面,我打杂。母亲把面切成小块,我擀一轮圆月,父亲放上馅,对折,捏一弯新月。月亮船泊在秫秸锅盖上,一圈圈,挨挨挤挤,就像一家人,又拱出一个硕大的圆月。

我曾疑惑,扁食为何包成半圆,而不包成圆?除夕时,父亲说,扁食像弯月亮,象征一年收获颇丰。元宵时,母亲说,扁食像艘船,象征一年满怀希望,重头再来。年复一年,一弯月、一艘船,我不停地归航、远行……直到遇见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除夕吃扁食,是远归和回味。元宵节吃扁食,是展望和远游。年假借月或船的物象,烘焙出一味亘古的乡愁、一个永恒的词根。在地理上乘一艘船,在心理上乘一弯月,跋山涉水……

元宵节,我和妻儿收拾行李。父母准备很多扁食馅,韭菜的、三鲜的、猪肉的……他们老了,手抖抖索索,眼模模糊糊,包得很慢,也不急,似乎还有一辈子的底气。一种馅,捏一种花边,围一圈。一篦子扁食,五彩缤纷,活生生地呈现出美颜、滤镜的效果。

我说落他们,干嘛费恁大事?随便包包,能吃就算了。父亲听不见。母亲一边包,一边如数家珍:韭菜的,闺女(我妻)爱吃;三鲜的,孙女爱吃;猪肉的,你爱吃……

听着听着,我就想起孟郊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些扁食,一样有密密缝合的爱意,温暖沐浴了寸草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