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年味里,少不了一碗人间烟火味。远方游子的归心似箭,都寄托在家乡的美食里。我的家乡无为的年夜饭,不仅有无为板鸭,还有不少“舌尖上的美味”。
无为板鸭始创于清代,以色泽金黄,油而不腻,味美可口的特色驰名中国。因其先熏后卤,天然烟熏芳香,早年也叫熏板鸭。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定居的50 余户回民,逐步对熏板鸭技艺进行了创新发展,增加了调料种类,使熏板鸭的味道更加诱人。
无为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便差了九成。板鸭辅料,卤水有时可缺,但醋、蒜瓣断不可缺,供浸蘸鸭块,提味起鲜。慎用酱油和麻油,因为前者会使板鸭变咸,后者会破坏板鸭的口感和“原生态”香味。
无为人迎春接福,吃螃蟹是司空见惯的事。关于螃蟹一直有“中国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无为”说法。因为无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很多内河属于长江的支流,优质的水资源给养殖螃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无为的螃蟹养殖历史悠久,宋代诗人王之道是无为人,他的诗词中多处写到无为螃蟹,如《水调歌头·赵帅圣用生日》中“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从“蟹螯如臂”的比喻中,就能看出当时无为螃蟹养殖就很盛行。无为比较出名的是清蒸螃蟹,掀开螃蟹的外壳,里面露出金黄金黄的蟹黄,肉质鲜嫩无比。
当然,豆腐炖白菜也是无为人的最爱。无为白菜不仅品种好,上边绿、下边白,白洁丰满,光滑细腻,形态上好似江南妙龄女子。无为的白菜能与任何食材搭配,海涵任何味道的蔬菜,在无为人的厨艺之下,把过年的欢天喜地闹腾得热气腾腾,百味迭出。无为人过年特别讲究仪式感,为迎接元宵节,腊月里家家户户便开始用糯米磨成元宵面,或者提前将糯米浸泡松软,掺水磨制水元宵,然后用纱布将其滤干,待不软不硬时,搓捏成一个个雪白如玉的元宵。白净圆润的元宵如同正月十五的圆月,寄托了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的意愿。
无为还有一个传统民俗,是以制作米粑粑作为送“灶神”的贡品。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日为送灶节,当天晚上百姓用米粉或糯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和即将到来的新年。
无为是鱼米之乡,过年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也是离不开米面鱼虾,很多美食都是由大米做成的,如米饺、米面、糯米圆子、糍粑等。冬至期间选择若干条鳊鱼,剥去鱼鳞,在其肚子边上用刀划开一小口子,取出内脏后,将事先做好的猪肉馅(含生姜等作料)塞满鱼肚子,然后用线封口,放在缸里腌制一个星期后起卤,再在封口处贴上一块白纸,然后在太阳下晒上一段时间,收水变干。过年时,餐桌上都要蒸上一条“封鱼”,其独特的香味往往令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赞不绝口。
无为过年美食众多,且大多历史悠久。当你走在弥漫着鞭炮和烟花味道的无为大地上,随处可见香气四溢的美食,你只需驻足闻香识味,就足以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