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每当踏上故乡村外的那条路,心中定会生出一股自豪感。谁能想到,我们少年时代亲手栽下的树苗已绿树成荫了呢?
记得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校每年春天都会组织我们植树。全校师生按年级和性别,分成几批“流水作业”。沿村子四周的道路两侧,以石灰划线,有的挖树坑,有的搬运树苗,有的栽树,有的浇水和覆土。挖树坑是高年级男生的“专利”,搬树苗由各班责任人员负责,栽树多是由我们中年级来操作,浇水和覆土一般由女生来做。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土地和绿色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谁也没有想过若干年后这一排排小树苗会长成什么样子,但大家都充满了干劲。
植树时,同学之间还会比赛速度,整条路上都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记得在比赛过程中,有一位男同学在搬树苗时手掌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老师帮他处理伤口时,我分明看到他的眉毛拧在一起,却硬撑着没吭一声。老师要他先回家休息,他接过毛巾往手上一裹,学着电影里的画面,一手撑在腰间,一手举过头顶用力一挥喊道,“少先队员轻伤不下火线!”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疲劳亦随之消散,于是又发起新一轮“冲锋”。村西的植树任务完成后,我们又陆续在村南、村北、村东三条主要道路上作业。
我初中毕业离开村子外出求学时,当年的小树苗已渐渐展现出新的气象来。春天,回归的鸟儿在树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夏天,往来的村民和牛儿在树下悠闲地走着,不再受烈日暴晒;秋天,金黄的落叶铺了一地,充满诗意;冬天,像哨兵一样挺立的杨树,让那无处栖身的鸟儿们多一些庇护。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我离开故乡有多久,走得有多远,这些树一直默默守候在那条熟悉的乡路上。我回家的路,再也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