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颂歌

    摘要:安徽,安徽别样的美丽黄山巍巍,一望无际巢湖淼淼,风光旖旎从远古到现在多少人被你陶醉多少人被你吸引逍遥津渡,岁月悠悠皖南古村,遗风习习这是一片传奇的土地徽剧庐剧黄梅戏新安理学桐城派徽风皖韵名人荟安徽,这

  • 多一双筷子

    摘要:我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父亲不苟言笑,对我处处严格要求,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不过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父亲对我的管教不得不越来越松。后来,我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他管束我的方式慢慢变得含蓄,比如每年

  • 梨花绽放春意浓

    摘要:

  • 璎珞岩

    摘要:自古龙眠出隐士,云门峡谷也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来过这里的名人不胜枚举,明代有思想家、哲学家方以智,贵州巡抚赵釴,北宋有文学家苏辙,画家李公麟,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清代有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入

  • 春来椿芽香

    摘要:“三月八,吃椿芽。”清明前后,正是椿芽鲜嫩之时,从树上采摘下来,做成一道道美食,吃起来满口都是春天的气息。香椿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宋代《图经本草》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清代《素食说略》中记

  • 春天的馈赠

    摘要:在宿松老家,人们将未出土的春笋称为“黄杪笋”。“黄杪笋”既脆又甜,可煮可炒,除了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高纤维更能去油腻、清肠胃,堪称笋中上品,席上珍馐。记得那个不蓄竹子、放开挖笋的“荒年峦”,毛头

  • 新安江畔路转回

    摘要:朋友一脸惋惜,说我这时探江真不是时候,“看新安江,一定要烟雨蒙蒙才会找到感觉。”朋友说这话时,我们的车已过了深渡码头,在江边一处有树荫的地方停了下来。蓝天如幕,竟然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远处一重重青山,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一双筷子

   期次:第8306期   作者:□谢光明

我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父亲不苟言笑,对我处处严格要求,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不过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父亲对我的管教不得不越来越松。后来,我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他管束我的方式慢慢变得含蓄,比如每年回家吃年夜饭时,他总会摆上三双筷子,以此来催我成家,而不是用语言说出来。

“丽兰腊月结婚了。”父亲一边喝酒一边说道。丽兰是邻居家的女孩,比我小几岁。此前,父亲托人问过亲,想把丽兰娶到我们家来。据说丽兰是有意的,但我拒绝了,那时我还没有结婚的打算。父亲无奈,不过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他总要在桌子上多放一双筷子和一个碗。吃完饭,他也会把那套干净的碗筷一起拿到厨房洗一遍,仿佛有人用过。

后来,我终于谈了女朋友。她第一次来我家过年时,下厨做了饭菜。女朋友扎着马尾辫,围着一条青色的围裙,在厨房忙碌了大半天。那是我们家吃得最丰富最有滋味的一顿年夜饭,也是父母离婚后,我们家人口最多的一顿年夜饭。父亲一高兴,多喝了一杯,走路都有些踉跄。记得我们仨吃年夜饭时,父亲在桌子上摆了四套碗筷。女朋友脸一红,悄悄对我说,叔叔真幽默。那年农历十月,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家里从我和父亲两个人,增加到四口人,我想父亲是很满足的。但接下来的春节,父亲又多摆出了一套碗筷。“不能摆了,再摆要罚款的。”我打趣地对他说道。此后的两年,父亲倒是实事求是,按照家庭实际人数,只摆四套碗筷。不过很快他又恢复“常态”,春节时又多摆了一套。他这一摆,倒是真给我摆来了一个小儿子。那几年,家里热闹极了。

如今,父亲已到了耄耋之年,已很久没有再摆过碗筷。今年我的儿子结了婚,女儿女婿也回来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大年三十晚上开饭前,父亲佝偻着腰,去了厨房。孩子们不让他进去,说地滑,父亲说要去看看做了什么好菜。饭菜是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做的,父亲连连点头,然后从筷子筒里一把将所有筷子抓了起来,颤颤巍巍地摊在餐桌上。这些筷子都是用老家的竹子制成的,散开在桌子上,就像一片茁壮成长的树林,密密麻麻的树干笔直耸立,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