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推动婚俗改革全覆盖

    摘要:自创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坚持“试点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等方式,建立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怀宁县高河镇端牢“饭碗”实现稳产保供

    摘要:本报讯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全镇粮食生产总面积4.79万亩,粮食总产2.72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近日,高河镇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 移动机器人进小区新能源车充电更方便

    摘要:车主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4月16日,位于合肥滨湖康园小区南区北广场的便民移动充电驿站,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放着。小区居民张春生驾驶新能源车停靠于机器人旁,和普通充电桩使用方法基

  • 校园招聘助力毕业生就业

    摘要:4月17日,“春暖皖江”2024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招聘会第三场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邀请了107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1600余个,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招聘会现场。万善朝

  • 现场“问诊”为安全生产开“良方”

    摘要:本报讯“自从有了‘负面清单’,工作时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活了。”近日,在位于亳州市谯城经开区的安徽省华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充装区,充装工刘钦谈及“负面清单”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说。刘钦所说的“负面清单”

  • 汪苗苗:守护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职人”

    摘要: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宣传。4月11日,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云贤非遗研学基地内,汪苗苗正忙着接待来自陕西西安的研学生。今年春季以来,汪苗苗和团队已经接待了30余批约2000名研学游师生。“90后”的汪苗

  • 一张网里织出的“幸福环”

    摘要:今年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5周年。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工作研讨会上,九地航运事项“一网通办”正式启动。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地通办事项涵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苗苗:守护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职人”

   期次:第8313期   

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宣传。4月11 日,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云贤非遗研学基地内,汪苗苗正忙着接待来自陕西西安的研学生。今年春季以来,汪苗苗和团队已经接待了30余批约2000名研学游师生。

“90后”的汪苗苗是土生土长的碧山村人。2010 年,汪苗苗放弃在北京的工作,返乡创办了黄山云贤研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她背着父亲偷偷卖掉婚房,历经多年将荒废的老祠堂改造成近2000平方米的研学基地,并开发了 20 多堂与徽州传统技艺相关的非遗课程,开展研学旅游。2019 年,云贤研学基地正式对外开放。2022 年 6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面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汪苗苗所从事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就在其中。

创业至今,汪苗苗已成为碧阳镇乃至黟县的“名人”。当地政府常常请她出谋划策,村民办民宿、农家乐,也要依仗她带来更多客源。从离开家乡到北上广就业,再到返乡创业,她不仅实现了带领更多村民走向富裕、振兴乡村的夙愿,还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做一名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创办公司以来,汪苗苗聚焦农村发展、传统手工艺、乡村女性和返乡就业,大力发展非遗研学、院校实践、住宿餐饮、自然教育、农耕生态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与拓展、文旅活动策划等产业,志在推动非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百姓致富、乡村振兴。汪苗苗介绍,黄山市拥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位列安徽省各地市之首。目前,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就是打造全市首个以“振兴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三产融合农文旅产业综合体。

近年来,汪苗苗的公司先后获评黟县“十佳文旅民营企业”、黄山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其个人也先后获评安徽省及黄山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黄山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以及黟县“巾帼双创之星”等。

“对于社会而言,‘研学旅行指导师’是一份全新的职业,但对于我来说,这将成为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汪苗苗表示,随着研学课程的增加,研学游客越来越多,传统非遗项目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也将为当地群众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钟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