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推动婚俗改革全覆盖

    摘要:自创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坚持“试点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等方式,建立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怀宁县高河镇端牢“饭碗”实现稳产保供

    摘要:本报讯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全镇粮食生产总面积4.79万亩,粮食总产2.72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近日,高河镇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 移动机器人进小区新能源车充电更方便

    摘要:车主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4月16日,位于合肥滨湖康园小区南区北广场的便民移动充电驿站,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放着。小区居民张春生驾驶新能源车停靠于机器人旁,和普通充电桩使用方法基

  • 校园招聘助力毕业生就业

    摘要:4月17日,“春暖皖江”2024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招聘会第三场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邀请了107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1600余个,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招聘会现场。万善朝

  • 现场“问诊”为安全生产开“良方”

    摘要:本报讯“自从有了‘负面清单’,工作时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活了。”近日,在位于亳州市谯城经开区的安徽省华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充装区,充装工刘钦谈及“负面清单”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说。刘钦所说的“负面清单”

  • 汪苗苗:守护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职人”

    摘要: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宣传。4月11日,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云贤非遗研学基地内,汪苗苗正忙着接待来自陕西西安的研学生。今年春季以来,汪苗苗和团队已经接待了30余批约2000名研学游师生。“90后”的汪苗

  • 一张网里织出的“幸福环”

    摘要:今年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5周年。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工作研讨会上,九地航运事项“一网通办”正式启动。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地通办事项涵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宁县高河镇端牢“饭碗”实现稳产保供

   期次:第8313期   

本报讯 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全镇粮食生产总面积 4.79 万亩,粮食总产 2.72 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近日,高河镇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高河镇落实落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以赴端牢端稳手中饭碗,制定出台《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摸清各村组耕地、水田、旱地以及种植基础、资源条件等实情,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对村居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比例,制定可量化、易操作的考核评分细则,强化对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主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

该镇积极落实好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 300 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扩大双季稻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对连片发展双季稻(含再生稻)规模种植的经营主体按每亩不超过 150 元标准进行补助。支持利用冬闲田,大力发展稻油轮作,增加复种指数,对发展稻油轮作 10 亩以上的种植主体予以补贴。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主体及小农户,利用丘陵岗地、高塝田块,发展玉米、大豆、薯类等旱粮作物;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定无人耕种的,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实现“三主融合”,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3 年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3万亩,推行“按图索粮、订单生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田变大田”力度,全镇高标准农田累计达2.1万亩。水稻、小麦的优质品种比例达90%以上,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8%、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檀志扬 王羡)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