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推动婚俗改革全覆盖

    摘要:自创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坚持“试点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等方式,建立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怀宁县高河镇端牢“饭碗”实现稳产保供

    摘要:本报讯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全镇粮食生产总面积4.79万亩,粮食总产2.72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近日,高河镇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 移动机器人进小区新能源车充电更方便

    摘要:车主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4月16日,位于合肥滨湖康园小区南区北广场的便民移动充电驿站,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放着。小区居民张春生驾驶新能源车停靠于机器人旁,和普通充电桩使用方法基

  • 校园招聘助力毕业生就业

    摘要:4月17日,“春暖皖江”2024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招聘会第三场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邀请了107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1600余个,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招聘会现场。万善朝

  • 现场“问诊”为安全生产开“良方”

    摘要:本报讯“自从有了‘负面清单’,工作时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活了。”近日,在位于亳州市谯城经开区的安徽省华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充装区,充装工刘钦谈及“负面清单”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说。刘钦所说的“负面清单”

  • 汪苗苗:守护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职人”

    摘要: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宣传。4月11日,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云贤非遗研学基地内,汪苗苗正忙着接待来自陕西西安的研学生。今年春季以来,汪苗苗和团队已经接待了30余批约2000名研学游师生。“90后”的汪苗

  • 一张网里织出的“幸福环”

    摘要:今年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5周年。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工作研讨会上,九地航运事项“一网通办”正式启动。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地通办事项涵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机器人进小区新能源车充电更方便

   期次:第8313期   

车主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4 月 16 日,位于合肥滨湖康园小区南区北广场的便民移动充电驿站,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放着。小区居民张春生驾驶新能源车停靠于机器人旁,和普通充电桩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完成车和桩的连接之后,张春生用手机识别二维码,机器人立刻开启充电服务模式。

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试点进小区

今年 3 月,合肥市方兴社区康园居委会和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联合建立全市首批“社网共建”电力服务驿站,设立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向新能源车主提供服务。和市面上常见的小区交流慢充桩不同,这两台机器人都是容量为 183 千瓦时的快充设备,市面上常见的新能源车平均1小时内就能完成“续航”。

“便民移动充电驿站日常时段每度电不到1元钱,晚间 10 点之后费用更是低至每度电 0.65 元。近期计划根据需求再增设一台机器人,为更多居民服务。”合肥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吴巍表示。

“一站式服务”已惠及千余车主

去年以来,合肥加快推动供电企业和新能源汽车 4S店合作,购车时即可为车主同步完成办电、装桩、接电“一站式服务”,同时于今年3月试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进小区,进一步解决家门口充电难。

华东能源监管局、合肥市发改委和合肥供电公司共同成立联合调研组,在走访了解问题和市民需求后,2023 年推动出台《合肥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明确“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停车位应 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车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30%”。

此外,合肥还积极创新,推动供电企业和比亚迪、奇瑞等20余家新能源汽车4S店签订合作协议,市民购车时即可同步完成办电、装桩、接电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惠及1016位车主。

合肥供电公司正积极布局建设“城乡一体化”充换电设施,截至今年3月底在全市建成2600多个交、直流充电桩,新能源“十分钟”充换电网络基本建成。(李岩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