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推动婚俗改革全覆盖

    摘要:自创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坚持“试点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等方式,建立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怀宁县高河镇端牢“饭碗”实现稳产保供

    摘要:本报讯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全镇粮食生产总面积4.79万亩,粮食总产2.72万吨,实现了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近日,高河镇被评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 移动机器人进小区新能源车充电更方便

    摘要:车主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4月16日,位于合肥滨湖康园小区南区北广场的便民移动充电驿站,两台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整齐排放着。小区居民张春生驾驶新能源车停靠于机器人旁,和普通充电桩使用方法基

  • 校园招聘助力毕业生就业

    摘要:4月17日,“春暖皖江”2024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招聘会第三场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邀请了107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1600余个,助力毕业生就业。图为招聘会现场。万善朝

  • 现场“问诊”为安全生产开“良方”

    摘要:本报讯“自从有了‘负面清单’,工作时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活了。”近日,在位于亳州市谯城经开区的安徽省华博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充装区,充装工刘钦谈及“负面清单”带来的变化时,高兴地说。刘钦所说的“负面清单”

  • 汪苗苗:守护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职人”

    摘要: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宣传。4月11日,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云贤非遗研学基地内,汪苗苗正忙着接待来自陕西西安的研学生。今年春季以来,汪苗苗和团队已经接待了30余批约2000名研学游师生。“90后”的汪苗

  • 一张网里织出的“幸福环”

    摘要:今年是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5周年。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工作研讨会上,九地航运事项“一网通办”正式启动。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地通办事项涵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陵市义安区

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推动婚俗改革全覆盖

   期次:第8313期   

自创建全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铜陵市义安区坚持“试点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等方式,建立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试点创建一张网,推动婚俗改革进机关。义安区积极营造婚俗改革进机关的浓厚氛围,通过“部门联动搭台、党员带头唱戏”的方式,在区直机关兴起婚俗改革新风尚;先后印发了《铜陵市义安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实施方案》《铜陵市义安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婚俗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建成“千年筑梦 礼成义安”婚俗文化展厅,打造全市首个婚俗文化教育基地;签订《党员干部喜庆事宜承诺书》2048 份,征集婚俗改革志愿服务队成员128人,形成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浓厚氛围。

上好婚姻辅导一节课,推动婚俗改革进社区。义安区创新组建由婚姻家庭咨询师、红白理事会成员、驻村法律顾问、红娘媒婆为主体的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喜宴堂、婚俗文化主题公园等场所,把握七夕、“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集体颁证、主题宣讲进社区活动,帮助群众树立“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夫妻和睦、幸福偕老”的正确婚恋观。截至2023 年底,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队已走遍全区 9 个乡镇,开展专题辅导24场,1000 余名群众参与。

唱好婚俗礼仪一台戏,推动婚俗改革进景区。义安区成立婚俗文化研究小组,深入挖掘本土传统婚俗文化,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对外呈现,先后打造出《犁桥古韵 水镇迎亲》《以母之名 兰自芬芳》等多个舞台剧,在犁桥水镇、永泉小镇等人流量较大的景区演出,成为游客关注度高、反响强烈的文旅节目,义安千年婚俗文化逐步走进全国视野。

绘好和美家庭一幅画,推动婚俗改革进校园。义安区积极开展婚俗改革进校园活动,先后在铜陵中学、顺安中学、钟鸣中学等学校展开生动实践,利用校园一角、教室黑板报等宣传载体,鼓励中小学生以“和美家庭”为主题绘制手抄报、黑板报,区直相关部门同步做好优秀作品评选工作,同向发力助推义安婚俗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2023年,共评选出区级优秀手抄报、黑板报 7 份,校级优秀作品32 篇,其中《守望》《妈妈》《团圆饭》等作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讲好幸福常伴一席话,推动婚俗改革进企业。义安区锚定企业中因夫妻异地造成的“情感距离”问题,推进婚姻家庭辅导资源向企业倾斜,通过开展以“连心连爱”为主题的座谈会,零距离服务,心贴心解惑,有效帮助企业员工纾解情感难题。同时,鼓励企业多关心职工,利用端午、中秋、元旦等传统节日,邀请外地职工家属来企欢度佳节,弥补他们因异地造成的“角色缺位,情感缺失”等问题。2023年,全区共开展“连心连爱”主题座谈会 12 场,参与职工400 余人,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34 起,企业举办迎中秋、庆元旦等主题活动 6 场,邀请外地职工家属 200 余人,婚俗改革赋能家企共建取得新成效。

厘清家长里短一桩事,推动婚俗改革进家庭。义安区将婚俗改革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托“We 社区”智慧应用平台,探索建立“以家庭为圆点,以网格为半径,以网络为载体”的婚俗改革微站点,配合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婚姻家庭矛盾一线,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婚姻家庭矛盾“不出门”的良好治理局面。2023 年,婚俗改革微站点共组织开展入户活动 68 场,化解婚姻家庭矛盾56起。(何庆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