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芜湖市总工会树牢“两心”理念、聚焦“两力”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驿站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市已建成站点 862 个,累计服务超150万余人次。具体做法如下:
一、党工共建,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明确工作定位,把工会驿站建设作为履行工会政治责任的重要手段,作为工会参与基层治理和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指导站点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支持,将驿站建设纳入全市党建工作大格局,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实现了工会驿站和先锋驿站共建,做到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
二、整合资源,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市总工会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在省 13 家单位的基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工委)、城管局、文明办等部门,建立了 21家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整合人民城市驿站等8种阵地资源,共同开展驿站建设,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各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各单位借助驿站阵地,联合发布政策宣传、就业援助、法律服务、困难帮扶等6大类17项公益服务清单,打造了“公益服务进驿站——关爱户外劳动者”主题活动常态化和品牌化。
三、常态管理,形成长效运维模式。制定了《芜湖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管理运维工作实施办法》《芜湖市总工会关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在管理运维上,灵活采取多种服务模式,如在鸠江饭店等酒店行业驿站24小时开放、在街道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站点工作日全开放、在新百大厦、八佰伴商场和福彩站等商业机构延时开放,最大程度地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为提升跟踪问效力度,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芜湖市工会驿站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将驿站建设管理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并组成联合调研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工作督导,通报工作情况。在全市各类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中选聘 10 名运维观察员,参与驿站建设的调研、督导、评价等工作,提高了驿站规范化水平。
四、因地制宜,拓维驿站品牌内涵。各县区依托驿站,开展“一地一品”微品牌建设。无为市开展“劳模进驿站 理论微宣讲”活动,让党的好声音“声入人心”;南陵县依托驿站开展“微调解”,打造“驿站枫桥”维权服务机制;镜湖区通过搭建“微平台”、凝聚“微力量”,帮助户外劳动者“点亮微心愿”;湾沚区在驿站设置就业服务点,精准提供“微就业”“微培训”,提升了“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品牌影响力。
五、延伸功能,精准提升服务能级。探索建设智能化驿站,在有条件的驿站使用机器人“管家”、招聘机等智能化设备,提供智能服务。实施“工会驿站+”赋能行动,拓展思想引领、健康服务、权益维护等服务,开展了“红色暖心 新心向党·芜爱骑”新就业形态主题活动、“‘暑’你最美——致敬烈日下的坚守”无人冰柜活动等百余场公益活动。积极促进社会资源和职工需求对接,组织包括零距离社会服务中心、工会法援律师志愿团、爱心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站点建设和服务,形成“工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的驿站服务队伍。今年春节前夕,由市总工会和耿福兴酒店联办的第二十届“爱心年夜饭”在芜湖古城耿福兴工会驿站开席,这场持续 20 年的“爱心年夜饭”活动也影响带动着更多的社会力量持续传递温暖,让广大职工们感受到芜湖这座城市的温度。
下一步,芜湖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新双 15 工程”决策部署,按照“智能化、体系化、服务化、品牌化”工作思路推动驿站建设,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实现幸福“加码”,用心用情擦亮工会驿站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