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天门山,不知什么叫风景;不到天门山,不知什么叫诗意。
千百年来,蜿蜒回旋的江水日夜奔腾向东流去,却因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吟唱而声名鹊起。从此,这座名山与这位诗仙一起,成就了一段诗坛上罕有的千古绝唱。
“长江锁钥”气如虹
东梁山与西梁山隔江相望,夹江而立,对峙如天门,两山合称天门山。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又名蛾眉山。浩荡的江水从山脚流过,气势恢宏。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书法家王羲之携友人谢安,乘舟从都城建康(南京)来到历阳(和县),在历阳郡太守、豫州刺史谢尚导引下,拜项亭、访亚父城,复乘舟登西梁山,步入怒吴阁,即兴写下“振衣濯足”四个大字。宋孝武帝下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同海岳,天表像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立阙,故曰天门焉。”从此命名天门山。
天门书院、铜佛寺、三圣殿、龙王庙、仙姑楼、祖师殿,错落有致,隐于林间。
曾经的古战场,有“长江锁钥”之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硝烟散去,采石矶、太白墓、西楚霸王项羽庙等沿江布列,历历在目。
诗仙歌咏成绝唱
寻仙和放情山水,李白一生足迹遍及江南江北。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从西蜀坐船去江东,在船上看到楚江岸边天门山的雄伟,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孤帆红日,碧水潆洄,古八景“天门烟浪”的意境也正在于此。我想,诗仙是在与天门山作精神上的交流后,才有了这博大的气魄与笔力吧。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这座山,傲立江岸,俯瞰江水奔腾东流,因李白的吟唱而声名鹊起。
千古诗意伴江流
一座浪漫之山,无论浪迹天涯的诗人,或是远方游子,都会敞开胸襟,吟唱生命赞歌。你有万种风情,能容纳百川,笑对风雨,抚慰众生。诗人们用如椽之笔,书写你的雄伟、你的壮美、你的力量。
忘情山水,放纵心情。多少次,我站在山巅眺望,帆船点点、松风阵阵,一种怀古之幽思油然而生。
碧水北去,峨眉依旧。堤柳婆娑,白云逸扬。背靠矶头,一江横陈。我在想,一座山如无诗意,如同人没有灵魂;一座山如无人寄情,无人挂念,也终不可能成为名山。天门山惹得这么多人寄情抒怀,呕心描画,多么令人称羡啊。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天,“拥江发展”战略正在实施,更多的建设者、劳动者奋战在江淮大地,以磅礴之力描绘着新的江山揽胜图。天门山也展现出新的面貌、新的气象,迎接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