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近 40个年头,参加了各类培训班。30年前,在宁夏吴忠市参加的全国自制教具骨干人员培训班,是一次记忆深刻的动脑动手加操作的实训班。
1994 年 10月,我在乡镇教育办公室担任教研员。有一天,突然接到县教委的通知,要我去参加全国自制教具骨干人员培训班。县教委负责人叮嘱我说:这次安徽省只有三个名额,你一定要珍惜机会,把学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带回来,我们等着在全县推广运用呢!
我虽当过几年老师,但说句老实话,对自制教具一窍不通,更谈不上实践经验了。为了不至于千里迢迢无功而返,我抓紧培训前的点滴时间,开始恶补数理化实验方面的知识,并深入到中小学实验室了解相关教具情况,给自己充电加油,提前做好热身准备。
这次培训地点就设在吴忠市师范学校内,开班仪式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 40 多名学员齐聚学校大礼堂。热情好客的主办方领导向我们介绍了自制教具取得的丰硕成果。从那天开始,我才真正了解到,自制教具利用的是诸如饮料瓶、易拉罐、铁丝等废旧材料,制作出的却是设计新颖、美观大方、简便适用的各种教具。正如培训班老师总结的那样:“花小钱办大事,小制作大课题,废品堆里淘宝贝,课堂实验显神威”。
培训第一课,我们来到一间宽敞的教室里,放眼望去,这里更像是教具生产车间。每个学员的课桌上都摆放了一套制作工具,还有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讲台四周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教具。我一看这阵势,心里直发毛,莫非让学员也要制作出如此五花八门的教具?从没拿过刨子、锯子且笨手笨脚的我,正担心学不会时,培训老师循循善诱道:“现在大家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就是不断学习再学习,刻苦钻研再钻研。你们都来自贫困落后地区,想想那些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孩子,又怎忍心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呢?既然家底薄、别无选择,就需要尽心为孩子们做点事。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有时白天学习结束了,晚上还回到教室互相请教,切磋技艺,并对自己构思、设计、制作的教具,进行反复试验和改进,力求制作得更加完美和实用。很多学员,手指划破了,手掌磨出了血泡,也不吭声,简单包扎一下继续练习。大家心里都有一团火,憋着一股劲,在错落有致的锤子、扳子的敲击声中,俨然成了一群能工巧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念则是前行的动力。原本认为无从学起,现在居然得心应手,看着自己制作的教具像模像样,那一刻心里真的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