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与窄,与舍与得、冷与暖、阴与阳、粗与细、大与小、内与外、左与右、上与下等类似,表面看起来是一对矛盾,是相悖的,但其中却蕴涵着极深的哲学意义,他们的实质却是辩证统一的。
前不久,我去成都来到宽窄巷,与朋友们边走边聊,对宽窄巷的来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今,人们来到宽窄巷闲逛,愉悦的是心情,感受的是“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意境;人们来到宽窄巷消费,购买的商品,领悟的是“宽宽的窄巷子,窄窄的宽巷子”的意蕴。宽窄巷现在成为成都的一道亮丽街景,许多情境、许多事物、许多商品等等,也都打上了“宽窄”的烙印。
其实,宽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中,该宽则宽、该窄则窄,只有宽窄相济,恰当适宜,才能相得益彰。宽,就是要宽容大度;窄,就是要严肃严格。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要学习、要工作、要生活,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事、有领导、有家庭,各种人际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宽容大度者,能够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甚至尊重、悦纳与自己志趣不投,抑或反对自己的人。如果面对非议、嘲讽、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唇相讥,以怨报怨,只能事与愿违,形成恶性循环。
在大千世界中,宽与窄这个哲学命题是随处可见的。像成都的宽窄巷那样,我们所行走的道路有宽有窄,而宽宽窄窄皆是路。许多宽的道路可能少坎坷、少曲折,而许多窄的道路可能多荆棘、多艰难,但有的时候窄的道路往往是一条直道或近道,比宽的道路要减少一定的路程,在我们对道路的选择上,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宜、因事而宜。
宽中有窄,窄中有宽,宽宽窄窄,皆为常态;宽窄之间,妙在变化,贵在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