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与工会组织有缘

    摘要:我与工会组织有着特别的缘分,当年结婚时,我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集体婚礼,退休前夕又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疗休养活动。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铜陵财专(现为铜陵学院)工作。半年后,我认识了

  • 难忘当年上学路

    摘要:1981年秋天,经过一年的补习,我终于考上了大学。那天我正在农田里割稻,收到光华大伯从公社里带来的阜阳师范学院(现为阜阳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我高兴地把手中的镰刀猛地抛向空中,那镰刀像一只大鸟,在

  • 慈母手中线

    摘要:

  • 蝉声如雨

    摘要:三伏天,暑气铺天盖地汹涌而至。即便是早晨,空气也十分炙热。但身处大自然中,总比在家吹空调强。出小区,过马路,是一条河,河水清澈,岸边柳树成排,旁边是宽宽的绿化带,绿意盎然,葱茏中有几点红黄点缀。过小桥

  • 父亲的奥运情结

    摘要: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在黄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他有个习惯,就是在空闲时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或听听梅兰芳的评书。然而有一天,我注意到他对奥运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庭院里的虫儿在

  • 两代人的军装情

    摘要:父亲年轻时当过兵,先后转战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等地,修过铁路、架过电缆、采过石油。上世纪80年代末,父亲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业回到了老家,把退伍时穿的那身军装锁进了箱底,从此视作珍宝。我那时正读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人的军装情

   期次:第8388期   作者:□刘小兵

父亲年轻时当过兵,先后转战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等地,修过铁路、架过电缆、采过石油。上世纪 80年代末,父亲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业回到了老家,把退伍时穿的那身军装锁进了箱底,从此视作珍宝。

我那时正读小学。有一次放学回家,突然发现父亲装军装的箱子忘了锁。我从小就对军人充满了崇拜,渴望长大以后,也能当上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于是,我怀着对军装的敬意,从箱底翻出了父亲的军装穿在身上。正当我在院子里玩得开心的时候,冷不防耳朵根被人拧得生疼,转身一看,原来是父亲。慈祥的父亲并没有打我,而是和蔼地对我说:“这是我当兵四年唯一的念想了,得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从那以后,父亲更加小心地保存那套军装,每年只在“八一”建军节那天,才偶尔翻出来穿一下。

后来,我上了高中,那年在准备毕业晚会时,班上同学精心编排了一部话剧,展望我们走上社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要求穿不同的职业装。我选了一个军人的角色,由于服装要自己准备,加之我一直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去落实军装的事,临到表演那天,我才突然想起向父亲借军装。原以为父亲会一口回绝,想不到父亲问明情况后,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打开箱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那身军装,交给了我。虽然父亲退伍已有十年,可这身军装在他的精心保护下,依然整洁如新。那晚,我穿着这身军装,举着鲜艳的军旗,像一名军人一样地迈着矫健的步伐,行进在舞台上,一时间,博得了满堂喝彩。回到家里,父亲高兴地夸赞我演得好,我一愣,问父亲:“您听谁说的?”父亲呵呵一笑:“我在台下看到的呀。”原来,那晚父亲也偷偷跑到学校礼堂,观看了我的表演。我知道,不是我的表演多么到位,而是父亲的这身军装,带着岁月的沉淀,带着一名军人朴素的情感,无形中给了我力量;是父亲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我,才让我在舞台上有了动人的表演。

之后不久,在高考中我因过于紧张,落榜了。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去当兵。父亲听了,又一次从箱底翻出那身军装,郑重地告诉我,不管是步入大学学堂,还是走进军营,都要抵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要像这身军装一样,时刻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如此,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做到纤尘不染,使自己的灵魂纯净清澈。说完,父亲让我穿上军装,一家人走进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算是对我当兵的支持。不久,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火热的军营,每当在训练、执勤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拿出那张全家福,认真地端详,看着照片中的军装,会不由想起父亲那亲切的告诫之语,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四年后,我退伍到了地方,是离父亲很远的一个城市。临行前,我穿着一身便服去看父亲,父亲笑笑说:“不如你我都穿军装,一家人再照一张合影吧。”在父亲的提议下,我穿着橄榄色的作战服,父亲穿上了那件依然整洁如新的军装,再次照了一张全家福。

如今,两张全家福都被父亲精心地装裱,挂在了客厅最醒目的地方,它成了一家人最好的念想。是永不褪色的军装情激励着父子两代人献身国防,也让这两段当兵的历史,成了一家人心目中最美的荣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