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与工会组织有缘

    摘要:我与工会组织有着特别的缘分,当年结婚时,我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集体婚礼,退休前夕又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疗休养活动。上世纪8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铜陵财专(现为铜陵学院)工作。半年后,我认识了

  • 难忘当年上学路

    摘要:1981年秋天,经过一年的补习,我终于考上了大学。那天我正在农田里割稻,收到光华大伯从公社里带来的阜阳师范学院(现为阜阳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我高兴地把手中的镰刀猛地抛向空中,那镰刀像一只大鸟,在

  • 慈母手中线

    摘要:

  • 蝉声如雨

    摘要:三伏天,暑气铺天盖地汹涌而至。即便是早晨,空气也十分炙热。但身处大自然中,总比在家吹空调强。出小区,过马路,是一条河,河水清澈,岸边柳树成排,旁边是宽宽的绿化带,绿意盎然,葱茏中有几点红黄点缀。过小桥

  • 父亲的奥运情结

    摘要: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在黄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他有个习惯,就是在空闲时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或听听梅兰芳的评书。然而有一天,我注意到他对奥运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庭院里的虫儿在

  • 两代人的军装情

    摘要:父亲年轻时当过兵,先后转战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等地,修过铁路、架过电缆、采过石油。上世纪80年代末,父亲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业回到了老家,把退伍时穿的那身军装锁进了箱底,从此视作珍宝。我那时正读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奥运情结

   期次:第8388期   作者:□童谨袤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在黄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他有个习惯,就是在空闲时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或听听梅兰芳的评书。然而有一天,我注意到他对奥运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庭院里的虫儿在微风中发出嗡嗡的声音,父亲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手中紧握着那台旧收音机,他的神情专注,仿佛在倾听世界的声音。我感到十分好奇,后来我才知道,许海峰在那届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父亲也像个孩子一样激动,他对我说:“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获得了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那天,父亲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跟着播音员一起念着许海峰的名字,仿佛他也在奥运会现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父亲不再只依赖收音机,他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实况转播。

在观看比赛时,父亲总会提前规划好农活,然后端坐在电视机前,脊背笔挺,双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他的双手时而紧紧攥成拳头,时而又情不自禁地来回揉搓,仿佛在为运动员助威。当我国运动员占据领先优势时,他的嘴角扬起优美的弧度,目光中饱含着期许和激动之情,还会禁不住高声呼喊:“好样的,真棒!”那神态活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当比赛胶着时,父亲眉头紧锁,额头上青筋凸显,身体向前倾斜,似乎渴望冲入屏幕为运动员鼓劲。

2004 年雅典奥运会,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斩获首金,父亲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双手挥动,如同迎风招展的旌旗,高声喝彩:“胜了!胜了!中国胜了!”随后,他向我分享了这份喜悦,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儿子,杜丽赢了!这场比赛胜得太艰难了。”言罢他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讲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出色表现。

除了关注比赛进程,父亲还会留意奥运会的一些细节。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自我国申奥成功开始,到2002年国家体育场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规划设计方案,直至2008年6月“鸟巢”全面竣工,无不牵动着父亲的心。场馆的每一步建造,他都在电视中、报刊里追踪知晓,唯恐错失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时,父亲那历经风雨的面庞绽放出绚烂的笑容,犹如春日的繁花一般,口中不停地轻声低语:“好,好,中国人的智慧当真了不起,了不起!”

今年夏季,奥运会在巴黎燃起“战火”,已年逾古稀的父亲不再如往日那般激情澎湃。他只是偶尔在新闻里关注一下比赛结果,宛如在宁静的湖泊中投入一颗小小的石子。我曾经满心好奇地询问父亲:“爸,您为何不再像过去那样痴迷于奥运会了?”父亲沉默了片刻,缓缓地说道:“爸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了。但我心里仍期望咱们中国的运动员能够在赛场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在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父亲对于奥运会的挚爱从未有过点滴的削减,恰似一颗绚烂的明珠,不管时光如何流转,始终闪耀着光芒。只是无情的岁月如同一把锐利的镰刀,带走了他的青春朝气,但那份深沉的期盼和真挚的祝愿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奔腾流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