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在路上,感受“小美满”

    摘要:从家走到幕溪河,沿着幕溪河走一圈,再走回家,一个循环,约六公里,步行一万余步,耗时一个半小时。在我所在的泾县县城,这是一条非常适合散步、跑步和骑行的小路,无论什么季节,无论早晚,都会遇到很多游人。早春

  • 魅力宿松盛世新颜

    摘要:我的家乡宿松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新建的跨湖大桥如巨龙卧波,气势恢宏;城郊崭新的高铁站和宽阔的高速公路使出行变得轻松便捷;家附近山坡上矗立起了一座座电塔,纵横交错的电网如智

  • 竹生雅韵好消暑

    摘要:时值八月,酷暑难耐。不免有人会问,在没有降温设备的古代,先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烧烤模式”的呢?其实,古人十分善于用大自然恩赐的一草一木来制作“消暑神器”,比如最常见的竹子。古人消暑,扇为首宠。其起源较早

  • 八月萑苇

    摘要:萑苇,一个有些冷僻的词语,如果不是“七月流火,八月萑苇”的千古吟咏,单看“萑”字,我甚至念不出它的读音。朱熹曾解释道:“萑苇,即蒹葭也。”在本义上,“蒹”是没长穗的荻,即白居易笔下和枫叶一起“秋瑟瑟”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宿松盛世新颜

   期次:第8393期   作者:□孙力春平

我的家乡宿松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新建的跨湖大桥如巨龙卧波,气势恢宏;城郊崭新的高铁站和宽阔的高速公路使出行变得轻松便捷;家附近山坡上矗立起了一座座电塔,纵横交错的电网如智慧脉络,点亮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拔地而起的高楼如钢铁巨人,守护着家乡的安宁;焕然一新的龙湖公园如绿色明珠,绽放出绚烂的光彩。现代化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宿松,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听爷爷说,在上世纪60年代,我家房屋后的那片山坡荒芜萧瑟,贫瘠的土地宛如一道忧伤的风景,令人望而生怜。那时,能吃上一顿红薯粥,简直是一种奢求。

可如今,那山坡已然脱胎换骨,漫山遍野皆是郁郁葱葱的果林,犹如绿色的海洋,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在风中悠然转动,似优雅的舞者。爷爷不禁感慨道:“你爸小时候,哪曾见过这般景象。如今,不仅能够随时品尝种类繁多、美味可口的水果,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市场邂逅那鲜嫩欲滴的蔬菜。我们这些老年人将自家种植的蔬果精心采摘下来,拿到街上售卖,既化解了家里蔬果过剩的难题,又为家庭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从前,在农村走街串巷,脚下尽是坑洼不平的泥巴路,宛如一块块土黄色的补丁,崎岖难行;村落里的房子皆是白墙黑瓦,质朴而简约。如今,狭窄泥泞的道路被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所取代。漫步于街道之上,只见一排排高楼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从出行的道路到居住的环境,处处彰显着国家好政策带来的福祉。

如今,马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出行时,处处有便捷的共享单车,只需轻轻扫个码,它们便如同欢快的小马驹带着我们飞驰而去。马路上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新建的宿松东站更是大大缩短了我们去省城的时间,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选择。

不仅如此,曾经频繁出现的断电、断网、断水等状况早已成为历史。如今,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即使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也能保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空调、冰箱等电器运转无忧;网络速度大幅提升,流畅的高清视频通话、快速的文件下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供水排水系统全面优化升级,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淌进千家万户,排水设施的完善让城市在雨季也能安然无恙,不再遭受内涝之苦。这一系列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和便捷。

爷爷还告诉我:“以前咱们这儿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往往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可不一样了,通过电商平台,能把咱们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宿松的美味。”我不禁惊叹道:“那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爷爷微笑着说:“所以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时光。”我坚定地点点头,说道:“爷爷,您放心,我以后也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魅力宿松,盛世新颜,这是家乡发展的壮丽画卷,也是时代进步的生动写照。宿松,正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阔步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家乡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