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一半一半”天地宽

    摘要:到了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于赤道之上,昼夜均等,黑白平分。这是光影的对称,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均衡?那段时间,妻子在上海一家医院住院。一天上午,一位60来岁的老先生走进病房,手里提着一个包,在靠近窗户的那张

  • 走进罍街

    摘要:这几年,合肥的发展真的很快,可以用日新月异,百花争春来形容。几年前,听一位朋友说,合肥有一条非常有名的街:罍街。她问我去没去过,我只能微笑着摇摇头。朋友说这么有名的街,你难道不想去看看?于是,罍街的名

  • 今夜月明人尽望

    摘要: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今夜,无论烟雨江南,还是秋风塞北,总有一轮月,在高天,在心间。她从远古走来,越千年风烟,历万载长风,容颜依旧,初心不改。“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露从今夜白

  • 清风涤尘包公祠

    摘要:退休后一个初秋的早晨,我登上了去合肥的大巴。因景仰古代最著名清官包公的缘故,一到包公故里,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谒包公祠。包公祠位于包河公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夜月明人尽望

   期次:第8420期   作者:□查晶芳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今夜,无论烟雨江南,还是秋风塞北,总有一轮月,在高天,在心间。

她从远古走来,越千年风烟,历万载长风,容颜依旧,初心不改。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那一泻的清辉,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能使平波生潮、海水咆哮,更能让情心泪滴、微绪狂澜。

她是月亮,更是思念。

无论冰轮皎皎,抑或月痕如钩,她永远承载着人类最美的深情。她的阴晴圆缺,正是人间的寒凉冷暖;她的浅吟低唱,恰是尘世的悲欢离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圆人圆,本是佳会难得。欣喜之余,却生依依离情:今夜花好月圆,明年人在何方?旷达豪迈如苏子,中秋对月,亦不免有此缠绵哀婉之叹。

相聚离散是生命的常态。可慰人心的是,纵跨越古今、相隔天涯,也都在同一轮月下。君不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思念的目光尽可在月亮之上交汇!而每个人心中更有一轮故乡的月,千里万里月明!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坦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都应该说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欢喜。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国学大师季羡林如是说。

故乡,明月,佳节,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撩人情思?“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明月楼。”一年中没有哪个时节,能像清秋这般惹动愁肠:花已谢,风渐凉,繁华转萧瑟,细雨更绵绵。淡淡惆怅袭心田,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只要你细细观察体味,你会发现,人间最美是清秋。天地间风烟俱净,云淡天高;草木清芬,瓜果飘香。处处简约疏淡,明净爽朗,让人气定神闲、沉静平和。这时的思念,也染上了悠悠的桂香,一直甜到了梦里。

生命,也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清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人至“清秋”情更醇。欲望渐少,喧嚣日宁;躁怒不再,笑语平和;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只道天凉好个秋。开始淡然处世,渐觉天高地阔;常常寂寞独处,也可花开成海。轻吟徐行,岁月如歌。日益清澈通透的灵魂也孕育了一轮月,高悬在生命的天空,无论何时,总有脉脉清光,一泻如银。它丰富、饱满,似浮云吹雪,不动声色中将世间种种化为绕指温柔,岁月便有了不尽的禅意。

天上月,有圆缺;心间月,可恒明。

最绚丽的月光,在心底。日日同辉,皎皎如素;天清地朗,乐何如哉!

不论晴雨,今夜月明人尽望。斟一壶月光,对身边亲朋、远方知交,道一声平安、珍重,一饮而尽!思念淡淡,馨香浓浓;不忧不惧,暖心润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