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于赤道之上,昼夜均等,黑白平分。这是光影的对称,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均衡?
那段时间,妻子在上海一家医院住院。一天上午,一位 60 来岁的老先生走进病房,手里提着一个包,在靠近窗户的那张床安顿了下来。每过个把小时,就有护士来通知他去做术前检查。
等他闲下来,我们聊起了天。他告诉我,老伴和儿子都想来医院陪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精力还不错,完全可以照顾自己,不想让老伴跟着受累,也不想耽误儿子工作,打算临近手术时再让家人过来。
第二天上午,护士通知他下午做手术。老先生这才打电话通知老伴,然后去淋浴房冲了一把澡。回到病房,他倒头就睡,几分钟后便鼾声如雷。病房里的人无不惊叹,一个即将做手术的人,竟能睡得如此香甜!
一个小时后,老先生悠然醒来。隔壁床的一位病友代表大家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先生呵呵一笑:“既然已经确定做手术,这一刀是躲不掉的,害怕也没有用啊,只能坦然接受。我能做的就是好好休息,养足精神,这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杨绛先生说:“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眼前的老先生正是用“一半一半”的辩证思维,让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心理,令我肃然起敬。
苏东坡先生是一位深谙“一半一半”思维方式的高人。他的仕途极其坎坷,不是被贬谪,就是在去被贬谪之地的路上。然而,正是因为被贬谪,他更加贴近基层百姓,更加了解人间疾苦,做了许多惠及民生的实事。在杭州,他带头修建苏堤;在密州,他组织灭蝗救灾;在惠州,他引进农业技术;在儋州,他积极兴办教育……也正是在被贬谪期间,他登上了个人文学成就的巅峰,创作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大批文学经典,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东坡先生始终不抱怨,不颓废。在他看来,被排挤,被污蔑,是他自己无法掌控的。但是,用怎样的心态过好每一个当下,在不利中找到有利,化危机为转机,不留遗憾,不负岁月,则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英国作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书中被困荒岛 28年的鲁滨逊,正是依靠“一半一半”的思维方式,驱散了沮丧的心情,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我们都应冷静地分析优势和劣势,停止纠结与内耗。倘若对自己可以掌控的“这一半”视而不见,反而揪住根本无法改变的“那一半”死死不放,那么不但无济于事,还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让我们学会在生活的烟火与清欢中寻找平衡,在争取与随缘中品味幸福,清醒与释怀中理解人生。铭记秋分节气深藏的智慧,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