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六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好科技和产业结合文章,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
念好“源”字诀,狠抓科技创新源头。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安徽“双创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六安市赛等创新活动 4 场次,累计发布科技成果 101 项,活动现场签约项目 17 个。新增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实质性合作项目119项、金额7467.93万元。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拥有在孵企业44家,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11 家、高新技术企业 5 家。皖西学院陆续印发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配套文件,积极推进高价值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工作。
念好“升”字诀,狠抓企业创新升级。扎实推进“双倍增、两清零”行动,2024 年已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85 家,较上年同期增长 5.61%;两批推荐 369 家企业申报高企,第一批通过 177 家;已清零年销售收入 1 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重点制造业企业 33 家、年销售收入 5 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重点制造业企业4家。推荐上报2023年度省科技奖10项。
念好“态”字诀,狠抓科技创新生态。设立六安市科创种子基金,积极对接基金管理公司。申报安徽省种子基金二期六安子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基金总规模达 14500 万元。推出“初创信用贷”“成长接力贷”等科技型企业专属信贷产品,截至今年 7 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 148.4 亿元,同比增长 16.03%;科技担保在保余额12.9亿元。
(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