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在“人才难招、岗位难稳、培训不准、创业无方”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和制约因素,今年来,淮南市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着力从“助企、惠企、兴企、育企”方面加强要素保障,为民营企业“向好向优”发展保驾护航,累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用工 6700余人。
招才引智,打好助企“用工牌”。扎实开展“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万岗进万家”等活动,实行人社服务专员包保联系责任制,成立用工专班小组,定期“访企问需”,制定20项“一企一策”用工预案。畅通线上线下招才渠道,组织招聘会 1115 场,服务企业 1.4 万家。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旺季,组织 537 家次企业直通 19 所省内外重点高校,开展 29 场“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为企业吸纳 1500余名优质人才。
真金白银,打好惠企“稳岗牌”。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力促人社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通过“直补快办”方式,累计降低失业保险费 1 亿余元。积极开展“数据找企”工作,向286 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115.40 万元。大力推行“免申即享”模式和“零材料”经办服务,向4170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2518.15 万元,惠及职工 7.8 万余人。发放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合计34.97万元。
量身定制,打好兴企“服务牌”。紧盯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的合作,重点扶持急需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增设新能源汽车检修、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人数达 3040 人。实行订单式培训,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7000 人,为陕汽、国瑞药业、钱潮轴承等企业定向培养输送紧缺技能人才。主动牵线搭桥,为40家企业匹配人力资源公司17家、培训机构16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70人。
精准帮扶,打好育企“创业牌”。大力推进“创业淮南”行动,举办创业淮南训练营,建成 1 家省级创业研究院和1家省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依托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 5800 万张,为 2920 家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培育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54 家,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群体创业 7914 人,支持高层次团队 66个,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64.31亿元。
(任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