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的那户人家,主人姓王,名叫王大铜,独身。2016年秋,我与他开始了对接。王大铜所在的村子,与我的单位相距30多公里。沿着崎岖山路前行,看到一个耷拉在山坳下的土房,那便是他的家。
王大铜的屋后,是黑压压的松柏树。我第一次接触王大铜,就感觉闻到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浓郁的松柏树气味。
那次去他家,我首先进了屋里,床铺上潮湿的被子发出一股霉味,灶房里一口铁锅紧挨着一口铝锅。王大铜说,灶是连通灶,烧柴火时,铁锅里煮猪食,铝锅里煮饭。
69岁的王大铜其实长得虎背熊腰,只是背有些佝偻,那是一辈子都在泥土里匍匐求食铸造成的身躯姿势。
在对接联系的第三个月,镇里根据他家的情况,在他家的老房子旁边建了个30多平方米的青砖小房,安装了自来水管道,还买来了电视机。老房子没拆,王大铜要留着堆柴草。
我赶到王大铜家帮他搬迁新房,在床上铺了新毯子新被子。我自己给王大铜买了一个煮饭的不锈钢锅,我告诉他:“大铜,铝锅用久了,容易氧化,对人身体不好。”王大铜说:“谢谢李干部,我名字里含铜,吃得消。”
那天搬家,王大铜还换上了干净衣裳,他挽留我,“这回要吃了走,吃了走。”他说着就要去取腊肉。挂在灶上方的一块老腊肉,烟熏火燎中被熏烤得黑黢黢的。
我同王大铜一起做饭,柴火腾起的青烟从新房屋顶上的烟囱飘出去,远处是在空旷蓝天下要融化进去的隐隐山脉。我去地里掐回辣椒炒了腊肉,炒青菜炒土豆丝,做了番茄鸡蛋汤,都是原生态的山里食品。我同王大铜一起喝高粱酒,他往我碗里不停夹菜。
王大铜连声感谢:“李干部,谢谢啊!房子新修了,自来水有了。”我说:“大铜,我是联系你家的,主要还是国家政策好。”王大铜举起杯子,说:“我感谢国家!”他猛喝了一口酒,被呛得满眼是泪。
2019年3月的一个上午,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电话:“李干部,我是王大铜,我就在你楼下,你马上下来。”
我到楼下,王大铜是用物业管理处保安的手机给我打的电话。他一把拉过我,指着一个尼龙口袋说,那里头是两只鸡,一只母鸡一只公鸡,都是吃虫虫菜叶长的土鸡,是他的一点心意。
我顿时难堪起来,王大铜带着命令的语气说:“李干部,你收下,你要同群众打成一片!”
王大铜这么远提了土鸡来城里,我不能辜负他诚恳的心。中午,我留他吃饭。吃饭时,我同他商量,如何根据他自己的情况稳定脱贫。
王大铜说:“我的身子骨还硬朗,可以种粮食、种蔬菜。”我说:“现在城里人都讲究养生,你可以养土鸡土鸭。”王大铜点头:“这个主意好。”送他上车时,我悄悄在他衣服口袋里塞了500元钱。
秋收时节,我又去王大铜家。从山上俯瞰,山腰田园里,风吹金黄稻浪。
王大铜恰好从镇上回来,他去铁匠铺里磨了镰刀,准备开镰收割稻谷了。房前树林里,几十只鸡鸭正在低头踱步,悠然觅食。王大铜说,他听取了我的建议,趁自己还能动,多养殖一点鸡鸭出售。
我通过微信传递消息,还把王大铜家养殖的鸡鸭照片发布出去。很快,预约购买土鸡土鸭的朋友便纷纷打来电话,几个吃货还当场用微信把钱转了过来。
到了王大铜的鸡鸭销售季,他养殖的鸡鸭几乎被一抢而光。
王大铜与我母亲一样的年纪,本来我该喊他为“王叔”。与他认识交往后,我直接叫他的名字。我感觉,我的体内,与他贯通了什么。或许,那是大山里蒸腾缭绕的地气;或许,那是大山里某种朴素的品质,草木一样,簇拥在我心上。
朴实的王大铜,厚道的王叔,2020年,我们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场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我有幸与你结缘,衷心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更开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