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0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免密支付”不能“免”了安全

    摘要: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25日发布消费提示,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

  • 切实打造农民工素质技能提升“加油站”

    摘要:近日,在中建二局2025年“安康杯”竞赛暨争创青年安全岗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地铁M101线项目“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全新亮相。走进“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学习展板、培训书籍、安全体验设备等陈列

  • 谨防“AI”智能辅诊侵害患者权益

    摘要:随着“AI+医疗”模式的兴起,医生们开始将AI作为辅助诊疗工具,患者也可以通过AI进行初步问诊,这无疑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患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愈发凸显——误诊风险、隐

  • “AI+医生”参诊:别因技术进步稀释人文关怀

    摘要: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行业格局。从辅助诊断到药物研发,从影像分析到个性化治疗,AI凭借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模式识别技术,成为医疗变革的“加速器”。然而,随着“AI+

  • 禁止“零添加”宣传用语,让食品标签回归真实

    摘要: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一项重要规定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止“零添加”宣传用语,让食品标签回归真实

   期次:第8550期   作者:□王志顺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一项重要规定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向科学化、透明化迈进,既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也是对行业虚假宣传的规范。

新规的核心在于纠正食品标签的模糊表述。例如,某果汁饮料标注“不添加蔗糖”,但产品本身可能含有水果自带的糖分,总糖含量甚至高于普通含糖饮料。类似地,“不添加甜味剂”的宣称可能掩盖了其他添加剂的存在。这些用语通过片面强调生产过程,模糊最终产品的真实成分,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选择性误导”。

新规的底层逻辑是推动食品标签信息的准确传递。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依赖标签信息做出健康决策,而“零添加”等营销话术容易诱导消费者忽视产品的整体营养属性。例如,宣称“无防腐剂”的食品可能依赖高盐、高糖来延长保质期,反而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新规通过禁止此类用语,倒逼企业以更全面的视角披露产品信息,帮助消费者基于科学依据做出理性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单纯限制企业宣传,而是引导行业向更高标准看齐。新国标同步优化了食品标签的其他细节,例如推广数字标签、规范保质期标示方式等。这些配套措施将共同推动标签信息的标准化和可读性。对企业而言,摒弃“零添加”话术后,需更注重产品研发与真实品质的提升,而非依赖营销噱头竞争。

食品安全标准的迭代,始终以平衡消费者健康与行业发展为目标。此次禁止“零添加”用语,既是对国际食品标签管理经验的借鉴,也是对我国消费市场痛点的精准回应。未来,随着数字标签等技术的普及,消费者将更便捷地获取全面、透明的食品信息,而行业的良性竞争也将回归产品本质。由此,这一新规的落地,无疑为构建更健康的食品消费生态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企业可能改用“纯净配方”“清洁标签”等模糊表述继续制造信息雾障;调查显示,68%消费者仍认为“零添加”食品更安全,科学观念普及需长期投入;中小食品企业的成分检测和标签更新可能增加 3%-5%的成本,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亟待配套支持。这些难题提醒我们,撕掉标签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透明需要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同步进化。

禁止“零添加”宣传不仅是监管的技术补丁,更是中国食品工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当企业无法再用话术制造溢价时,真正的竞争将回归到营养设计、工艺创新与供应链透明度上。而对消费者而言,摘下“零添加”滤镜后,或许才能看见食品真实的模样——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精确的风险控制;没有非黑即白的选择,只有科学权衡的智慧。这场认知革命,终将让整个行业在真相中重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