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12356”不仅是热线,更是心灵的灯塔

    摘要:5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为民众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当下,心理健康正成为跨越年龄、地域和阶层的健康议题:青少年的抑郁,职场人的焦虑,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

  • 职业“上新”,更需培土固根

    摘要: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智技术引领产业变革,从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到高品质生活带动消费新需求,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竞相推出,

  • 职业“上新”,书写“职业创新”精彩篇章

    摘要:新职业的勃兴,本质是技术革命与需求升级的双重变奏。在数字经济领域,工业互联网催生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需同时掌握航空动力学与数据建模技术,让物流配送突破地理限制;在消费领域,睡眠健康管理师整合心理学、

  • 就业歧视莫再成实现公平就业“拦路虎”

    摘要:“只限35岁以下”“不招已婚未育女性”“第一学历是‘双非’,很多面试机会都没了……”连日来,《工人日报》报道了当前存在的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引发关注和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

  • “职工说事”制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摘要:夜幕中,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的227路夜间公交专线准时发车,串联起18个职工聚居区。这条由职工诉求催生的“暖心线路”,正是宁海县“职工说事”制度成效的缩影。这项由工会牵头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工说事”制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期次:第8578期   作者:□王志顺

夜幕中,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的227路夜间公交专线准时发车,串联起18个职工聚居区。这条由职工诉求催生的“暖心线路”,正是宁海县“职工说事”制度成效的缩影。这项由工会牵头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机制重塑与数字赋能,将职工“小诉求”转化为治理“大动能”,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鲜活答案。

宁海的实践直击传统治理的痛点。过去,职工诉求常因渠道分散、响应滞后而沦为“空谈”,而“职工说事”制度通过“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闭环流程,让职工声音真正落地。在宁波方正汽车模具公司,线上匿名平台成为内向职工畅所欲言的“树洞”,智能仓储改造等“金点子”从车间走向现实;恒祥保洁公司的一线工人朱双明,只因一句“三伏天穿短袖干活太煎熬”,便催生了可拆卸袖子的工装改良。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实则是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演绎——职工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治理者”,企业与职工在共商共议中实现共赢。

更可贵的是,这一制度打破了工会“单打独斗”的局限。南部滨海开发区的夜间公交专线,源于工会与人大的跨界联动;高坛园区的“王玉琪调处工作室”,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将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胡陈乡的“助农说事团”、岔路镇的“卡友说事角”,更是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农产品销售、货车司机年审等跨界领域。多方力量的协同,编织出一张覆盖职工多元需求的治理网络,印证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智慧。

数字化则为制度注入新活力。宁海工会打造的“线上说事平台”,成为年轻职工的“解忧杂货铺”,与823个线下工作室形成互补;通过“工会大脑”系统集成职工数据,实现职工诉求的精准感知与智能分办。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治理的温度,又赋予了现代治理的效能,让职工“随时随地能找到说话的地方”。

宁海的探索证明,基层治理现代化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对职工“关键小事”的回应中。当一件可拆卸袖子的工装、一条深夜公交线路、一个车间里的“金点子”被认真对待,治理便有了扎根生活的生命力。这种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共建共治为目标的实践,不仅重塑了劳动关系生态,更为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真正的治理创新,永远始于对普通人声音的倾听与尊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