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12356”不仅是热线,更是心灵的灯塔

    摘要:5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为民众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当下,心理健康正成为跨越年龄、地域和阶层的健康议题:青少年的抑郁,职场人的焦虑,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

  • 职业“上新”,更需培土固根

    摘要: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智技术引领产业变革,从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到高品质生活带动消费新需求,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竞相推出,

  • 职业“上新”,书写“职业创新”精彩篇章

    摘要:新职业的勃兴,本质是技术革命与需求升级的双重变奏。在数字经济领域,工业互联网催生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需同时掌握航空动力学与数据建模技术,让物流配送突破地理限制;在消费领域,睡眠健康管理师整合心理学、

  • 就业歧视莫再成实现公平就业“拦路虎”

    摘要:“只限35岁以下”“不招已婚未育女性”“第一学历是‘双非’,很多面试机会都没了……”连日来,《工人日报》报道了当前存在的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引发关注和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

  • “职工说事”制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

    摘要:夜幕中,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的227路夜间公交专线准时发车,串联起18个职工聚居区。这条由职工诉求催生的“暖心线路”,正是宁海县“职工说事”制度成效的缩影。这项由工会牵头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歧视莫再成实现公平就业“拦路虎”

   期次:第8578期   

“只限35岁以下”“不招已婚未育女性”“第一学历是‘双非’,很多面试机会都没了……”连日来,《工人日报》报道了当前存在的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引发关注和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持续释放活力,但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显性与隐性的就业壁垒,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也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破解这一沉疴痼疾,需多方协同发力。法律层面亟待填补制度漏洞,将年龄歧视、婚育歧视、学历歧视等新型就业歧视纳入规制范围,明确红线,划清雷区,对就业歧视进行刚性约束。监管体系需同步升级,通过大数据监测、招聘文本智能审查等手段,对“暗黑歧视”“隐形条款”实施精准打击,对违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与顶格处罚,让“限 35 岁以下”“要求三年无生育计划”等歧视性条款无所遁形。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更应树立正确用人观。企业招聘应立足岗位实际需求,摒弃“完美求职者”思维,不能“一刀切”对劳动者进行就业歧视。特别是对患病群体、育龄女性等特殊群体,更需彰显社会温度。劳动者自身也要勇于对就业歧视说不,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现招聘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侵犯应聘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注意保存好相关证据,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给无良用人单位以“教训”。

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早已成顽疾,亟待形成各方合力,猛药去疴,久久为功,才能予以清除、破解,莫让就业歧视再成实现公平就业的“拦路虎”与“绊脚石”。王铎/图 戴先任/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