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含山县仙踪镇的西北隅,群山如温柔的臂弯,将六衖村轻轻环抱。这座宛如岁月琥珀的村落,静静镶嵌在小黄山的褶皱之中。独特的石头建筑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交织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而沉淀其中的红色历史,更是为其增添了一 抹 深 沉 而 炽 热 的 色彩。近日,记者踏入这片被亲切称为“石头部落”的土地,探寻那被时光掩埋却又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与家国情怀。
六衖村的故事,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彼时,一群来自安庆的手艺人与货郎,邂逅了小黄山。这里山清水秀,页岩石资源丰富,宛如一处世外桃源。他们被这片土地深深吸引,毅然决定定居于此。于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一片片石头垒成房屋、筑起围墙,精心雕琢出这个质朴而独特的“石头部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石头墙、石拱桥和石屋依然矗立,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岁月。
在六衖村的朱氏家族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们以热血与行动,书写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从清朝医术精湛的五品接骨名医朱华文,到保定军校毕业、担任北伐军团长的朱保仁,再到投身黄山游击队的英雄们,朱氏家族的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家国大义。
朱立群,这位曾用名朱静的热血青年,15 岁便投身革命洪流。他心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胆识,组建了含山县第一支抗日武装——黄山自卫队。此后,他带领队伍转战含山、巢县、全椒等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屡建战功。然而,1945 年,在定远陈集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年仅27岁的朱立群壮烈牺牲。他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英雄”二字赋予了最深刻、最动人的内涵。
朱立群的表弟叶碧,同样是一位心怀家国的热血青年。17岁时,他毅然加入黄山游击队,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工作。然而,1942年,因叛徒告密,叶碧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在押送途中英勇就义,年仅21岁。他的生命虽如流星般短暂,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1938年,朱鲁生在叔叔朱立群影响下加入新四军第四支队,踏上革命道路。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南下干部某支队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投身安徽省水利事业。
岁月流转,朱家老宅褪去了昔日的硝烟与破败,在朱鲁生夫人黄亚男的积极推动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意义非凡的红色教育基地。老宅被精心翻修为“朱家抗日英雄事迹陈列室”,这里陈列着朱氏家族的珍贵史料,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见证着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如今,这里已成为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文化(铁军精神)传承宣传中心”,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学习。
走进陈列室,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朱鲁生的子女们为了建造这座陈列室,不辞辛劳,往返于合肥、上海、六衖之间。他们四处搜集资料,走访故人,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基因,让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现今,六衖石头部落凭借其独特的石头建筑、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光辉的红色遗迹,成为了研学旅游的绝佳去处。这里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游示范村,是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站在红土坂上极目远眺,这个由片石垒成的村落,300年的历史和光同尘,凝成了一块红绿交融的琥珀。那满目的绿色,是苎麻的生机与活力;而那一抹抹红色,是烈士们的血迹,是这片土地的赤诚,和那段永不磨灭、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
六衖村的红色烽火,不仅照亮了过去的艰难岁月,更照亮了未来的前行道路。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素颜之美,更能深刻感悟石头缝隙中蕴含的家国春秋,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