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脸”就是面子。国人很讲究面子,因面子跟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尊严相联系。与人相处,给人留面子,不仅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艺术。
野史说朱元璋立国后,有一儿时伙伴找上门来想同享富贵。见面便说起当年如何一起青山放牛,野外煮豆,如何争吃打破砂锅,汤流满地,又如何在草地上拾豆子吃。本来说的是实情,却揭了皇帝出身卑微的短,结果他被砍了头。后来又有一个儿时伙伴登门找皇上套近乎,说:“皇上记乎?当年我等跟随您,策马上青山,打破沙洲城,赶走汤元帅,活捉豆将军。”朱元璋大喜,赏赐有加。同一件事,前者讲的直率,损了皇帝的面子,遭杀身之祸;后者说的艺术,给了皇帝面子,得丰厚赏赐。
另据汉人刘向的《说苑》记载:楚庄王夜宴群臣,酒酣之际,请后宫美人出来劝酒,恰巧风吹灯灭,有人乘机拉美人的衣袖,美人迅速扯断了那人的帽缨,并告诉楚庄王赶快点灯。楚庄王却说:“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于是大家都把帽缨扯去,然后点灯,尽欢而散。后来,晋国与楚国开战,有一员楚将舍命向前,奋勇杀敌,立了大功。楚庄王问他姓名,他说:“臣乃夜绝缨者也。”楚庄王巧加掩饰,给部将留了面子,换回的是部将的拼死相报。
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这幅画,对张大千说道:“大千先生此画极为传神。不过,我以前画蝉,曾向一位农人请教,据他说蝉的头都是朝上的,极少有朝下的情况。当然,这也只是那个农人的一面之词,也不一定对。”张大千听后,趁着去青城山写生的时机,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发现树上的蝉果然都是头朝上的。回来后,他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齐白石,齐白石神秘地一笑,说:“我也观察过!”张大千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齐白石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怕自己丢面子,才假称这些是从一个农人口中听到的。
齐白石给张大千挑错,假借一个农人之口说出,就表明自己也不知道对错,有向张大千求教切磋之意,给张大千留了面子。这种给对方挑错而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可谓是给人留面子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