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服务无微不至办好关键小事

    摘要:清晨的阳光刚洒进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翠微苑小区,F区11栋82岁的许大爷就急切地拦住了正在巡楼的网格长付军鸽。“小付啊,我和你阿姨每月30元的高龄补贴,这都几个月没见着了……”许大爷语气里满是

  • 酷暑送清凉关怀沁人心

    摘要:7月11日,在位于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后勤组人员为一线工人发放矿泉水、毛巾等防暑物品。连日来,面对高温天气,该公司通过对工作环境降温、常态化为工人提供防暑降温物品等举措,

  • 货车司机高温天中暑收费站员工伸出援手

    摘要:本报讯7月8日12时40分,安徽交控集团合肥绕城高速南淝河路站出口车道内的沥青路面被晒得发烫。一辆悬挂外地牌照的轻型货车车门虚掩,车辆停滞不前。当班收费员赵恒在例行巡查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异常,透过车窗

  • “妈妈岗”破解女性就业育儿矛盾

    摘要:清晨,在黄山市昱博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夏艳芳将两个孩子送到隔壁的“爱心活动室”后,转身走上工位,手指翻飞间,电子元件迅速组装成型。由企业设立的“爱心活动室”,让她既能工作,又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 桐城“四维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桐城市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创新“四维赋能”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山水塑形,文化铸魂,构建绿色发展新范式。桐城市立足“一村一品”特色,以“四味调和”理念重塑乡村

  • 移动休息室为工人送“清凉”

    摘要:本报讯“这个天气干活,汗流浃背是常事,累了热了,能进这个‘休息室’里吹吹空调喝点水真是太舒服了!”7月6日,在亳蒙高速涡蒙段路面2标施工现场,建设者王振指着移动空调车搭建的工人休息室说。笔者在现场看到

  • “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

    摘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夫妻间最浪漫的承诺,但承诺容易,坚守不易。在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柏龄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妻子,她叫黄善霞,面对瘫痪在床16年的丈夫,不离不弃,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并给予丈夫无微不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

五旬农妇1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

   期次:第8619期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夫妻间最浪漫的承诺,但承诺容易,坚守不易。在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柏龄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妻子,她叫黄善霞,面对瘫痪在床 16 年的丈夫,不离不弃,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并给予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当选2024年第四季度“肥东好人”。

家里“顶梁柱”突然倒下

夏日清晨,东方刚刚泛白,已早早起床的黄善霞来到床前,一边轻唤丈夫周传平的名字,一边俯身为其翻身,清理尿袋,并摆正姿势,活动筋骨,每个动作都十分细致。

黄善霞和丈夫周传平原本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夫妻俩从事农村挖井工作,膝下儿女双全。然而,16年前的一次意外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

那是在 2009 年 8 月的一天,周传平和黄善霞一同去给人打吃水井,其间装有打井工具的塑料桶突然从 10 多米高的地方落下,砸到了仍在井底作业的周传平的脊椎。后来周传平被紧急送至医院,经过治疗,虽然命保住了,但因脊髓断裂性骨折导致高位截瘫。

从家中的“顶梁柱”变成余生都要躺在床上,周传平难以接受残酷的现实,他一度想过放弃生命,不拖累这个家。强忍悲痛的黄善霞则多次给予耐心开导和安慰,鼓励丈夫要有信心,孩子们不能没有父亲,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在黄善霞的劝慰下,周传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这次换我来扛起这个家”

“丈夫倒下了,但家里还有我。这次,换我来扛起这个家。”面对坎坷的命运,黄善霞毅然决然扛起养家重担。地里的农活、家中的琐事、孩子的学业、丈夫的护理,她一样都没落下。

自此,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黄善霞每天 5 点起床,为丈夫翻身、清理尿袋,为其摆正姿势,活动筋骨;做好早饭后,为其洗漱、喂饭喂药;忙完这些,还要到田里耕地、种菜,每次下地劳作时,黄善霞会把电视调好;对于在床的瘫痪病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身体不干净、床上不卫生,为此黄善霞每隔几小时就要帮丈夫翻一次身,每天帮其擦身,帮其人工排便,及时更换床单、被套,保证床上清洁卫生;周传平身上长了褥疮,黄善霞四处求医,并学习治疗褥疮的方法,从网上购买药膏、敷料,每天按照学来的方法定时帮丈夫护理。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3 年,黄善霞又被查出了乳腺癌。因为给丈夫看病家徒四壁,黄善霞没有接受治疗便回到家中,后来在亲友的劝说下才进行治疗。每次完成化疗回到家中,尽管身体不适,她仍会事无巨细地照料丈夫。“生病的时候心里确实怕,如果我倒了丈夫和两个孩子怎么办,也是他们鼓励我走到现在。”黄善霞回忆道。

“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

当地政府为黄善霞家办理了低保,并给予黄善霞和周传平医疗救助,让她家生活条件得到好转。

如今,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黄善霞谋得了一份公益性岗位——村委会保洁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就在家门口,多一份收入,还能照顾丈夫,我很满意。这一路走来虽然很难,但总算熬过来了。未来最大的心愿就是照顾好丈夫,和他一起相伴终老,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56 岁的黄善霞眼里饱含深情。

“黄善霞十几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丈夫,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柏林社区支委委员张莹莹表示。(陈强 黄燕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