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服务无微不至办好关键小事

    摘要:清晨的阳光刚洒进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翠微苑小区,F区11栋82岁的许大爷就急切地拦住了正在巡楼的网格长付军鸽。“小付啊,我和你阿姨每月30元的高龄补贴,这都几个月没见着了……”许大爷语气里满是

  • 酷暑送清凉关怀沁人心

    摘要:7月11日,在位于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后勤组人员为一线工人发放矿泉水、毛巾等防暑物品。连日来,面对高温天气,该公司通过对工作环境降温、常态化为工人提供防暑降温物品等举措,

  • 货车司机高温天中暑收费站员工伸出援手

    摘要:本报讯7月8日12时40分,安徽交控集团合肥绕城高速南淝河路站出口车道内的沥青路面被晒得发烫。一辆悬挂外地牌照的轻型货车车门虚掩,车辆停滞不前。当班收费员赵恒在例行巡查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异常,透过车窗

  • “妈妈岗”破解女性就业育儿矛盾

    摘要:清晨,在黄山市昱博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夏艳芳将两个孩子送到隔壁的“爱心活动室”后,转身走上工位,手指翻飞间,电子元件迅速组装成型。由企业设立的“爱心活动室”,让她既能工作,又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 桐城“四维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桐城市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创新“四维赋能”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山水塑形,文化铸魂,构建绿色发展新范式。桐城市立足“一村一品”特色,以“四味调和”理念重塑乡村

  • 移动休息室为工人送“清凉”

    摘要:本报讯“这个天气干活,汗流浃背是常事,累了热了,能进这个‘休息室’里吹吹空调喝点水真是太舒服了!”7月6日,在亳蒙高速涡蒙段路面2标施工现场,建设者王振指着移动空调车搭建的工人休息室说。笔者在现场看到

  • “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幸福”

    摘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夫妻间最浪漫的承诺,但承诺容易,坚守不易。在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柏龄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妻子,她叫黄善霞,面对瘫痪在床16年的丈夫,不离不弃,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并给予丈夫无微不至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无微不至办好关键小事

   期次:第8619期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翠微社区翠微苑小区,F区11栋82岁的许大爷就急切地拦住了正在巡楼的网格长付军鸽。“小付啊,我和你阿姨每月30 元的高龄补贴,这都几个月没见着了……”许大爷语气里满是焦虑。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老人心中的分量远超它的数额。自今年2月份以来,这笔钱的“缺席”成了许大爷的心病。

付军鸽翻开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立刻记下老人的担忧,多方了解情况。原来,问题出在恰逢更换社保卡,银行间没及时对接好。弄清楚原因后,付军鸽迅速向社区反映,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办理流程。“有些事看起来并不大,但搁在群众心上却不小。我们及时把问题解决了,群众心里就舒坦了。”

这是翠微社区“微网密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以楼栋为单元划分“微网格”,由 1 名网格长+1 名党员+N 名志愿者组成“移动探头”,每日穿行在楼宇间,将居民的关键小事精准记录、快速响应,形成“发现—上报—处理—反馈”的闭环,让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最末梢。

翠微苑小区是一个 1994 年建设的老旧小区,地处主城区重要地段,面临着租户多、老年人口多、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近年来,社区党委秉持“凝聚微小力量,办好关键小事”的理念,深挖社区“无微不至”服务品牌内涵,逐步构建起“微网密织、微改焕新、微事速办、微米共治”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微改焕新”改出幸福新空间。社区不再是“等靠要”,而是发起“金点子”征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昔日的卫生死角、堆满杂物的闲置空地,在居民共同设计下,变为绿意盎然的“口袋花园”,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健身休闲的好去处。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乱象,“便民充电桩”投入使用,既规范了秩序,更守护了安全。社区里还出现了“共享工具角”和“旧物置换站”,一把锤子、一个闲置的锅,彰显了邻里互助的温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微事速办”办到群众心坎里。2024年,社区在5个小区建成党群服务驿站,一支“小区微事快办”服务队应运而生,为居民提供物业报修、代买代办、矛盾调解等10余项贴心服务,并承诺“15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对于一些特殊困难家庭,这份速度与温度更是雪中送炭。去年下半年,张志远(化名)和妻子分别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大女儿刚大学毕业,小女儿在读高中,家庭陷入困境,“感觉天塌了,一点精气神都没了。”张志远说。翠微社区党委书记纪池鑫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工会、妇联、民政等部门,帮他们成功申请了低保。“去年一年,各种补助加起来有3万多元,真是救命钱!”如今,夫妻俩病情稳定,傍晚时分又能看到他们并肩散步的身影,久违的笑声重新回到了这个家庭。

“微米共治”汇聚治理新力量。治理的视角不仅向下,更向“小”延伸。今年,翠微社区创新成立了“微米”儿童治理团,28 名 6 至 12 岁的孩子成为社区治理的“小观察员”。他们以“一米高度”的独特视角,敏锐捕捉到成人容易忽视的盲点。比如四年级学生张鹏发现小区内健身器材存在螺丝松动的现象,他及时向社区反馈,社区立即安排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初一学生吴一凡提出,在小区增设趣味垃圾桶标识,以此提高孩子们丢垃圾进桶的积极性。这些建议,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灵感,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责任的种子。

从许大爷 30 元补贴快速到账,到张志远一家“笑声回归”,翠微社区用“无微不至”的绣花功夫,办好关键小事,描绘出基层善治、民生幸福的动人图景。(秦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