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伏日的消夏三味

    摘要:蝉声骤然高亢,搅碎了午后凝滞的空气,伏天的热浪如巨石般压顶而来。这非比寻常的酷热,古书里早有定论。《礼记》轻描淡写地记下:“土润溽暑”,道出土地吸饱水汽后,闷热如蒸笼般的天气。古人避暑的智慧,首先体现

  • 李可染与宣纸的羁绊

    摘要:“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宣纸自诞生起,便备受赞誉,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称。其制作工艺繁复严苛,需历经108道工序,而捞纸环节尤为关键,一浸一挑全凭手上功夫,误差须控制在1克

  • 三十载基层笔蕴情

    摘要:在基层岗位默默耕耘30余载,于我而言,写作是与文字深情相拥,是为基层职工谱写赞歌、记录人间真善美的漫漫征程。我坚信,扎根基层,以真心书写职工故事,才能雕琢出触动人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儿时,旧书摊

  • 夏游姥山岛

    摘要:蝉鸣拉开盛夏大幕,暑气升腾中,我携女儿驱车逃离城市喧嚣,奔赴近郊巢湖姥山岛,赴一场夏日之约,寻觅清凉与宁静。抵达码头,渡轮缓缓驶来,白色浪花在船尾翻涌,似欢迎礼赞。登船后,夏日湖风裹挟水汽扑面,驱散燥

  • 戈壁深处的马兰

    摘要:车轮滚滚,碾过无垠戈壁,沿着天山山脉一路向西,夕阳下,尘烟泛起金辉。丈夫忽然摇下车窗,指着天际线上一抹绿影:“看,马兰到了!”熟睡的儿子瞬间睁大眼睛,好奇地贴紧玻璃。望着那熟悉的轮廓,记忆如潮水般将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游姥山岛

   期次:第8624期   作者:□胡晓峰

蝉鸣拉开盛夏大幕,暑气升腾中,我携女儿驱车逃离城市喧嚣,奔赴近郊巢湖姥山岛,赴一场夏日之约,寻觅清凉与宁静。

抵达码头,渡轮缓缓驶来,白色浪花在船尾翻涌,似欢迎礼赞。登船后,夏日湖风裹挟水汽扑面,驱散燥热。女儿兴奋地跑到船舷,望着碧波荡漾的巢湖惊呼:“爸爸快看,前面的小岛像抹茶色的奶油蛋糕!”远处的姥山岛,宛如碧玉镶嵌湖面,静候我们探寻。

渡轮靠岸,踏上姥山岛,浓密绿意与丝丝凉意沁入心底。岛上石板路蜿蜒,两旁浓荫蔽日,高大毛竹与杉木交织成天然凉棚,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细碎光斑。风穿竹林,枝叶沙沙絮语,间或几声清脆的鸟鸣滑落,似被打碎的银铃散于风中。空气中草木清香浮动,湿润泥土混着淡淡松针味,深呼吸间,肺腑清爽如洗。

远处,低矮的渔村民居错落镶嵌于绿树浓荫中。隐约传来柴犬轻吠,混着灶间的鱼鲜香气,鲜灵的烟火气在枝叶间悠悠散开。循香走进渔村,民居墙根石阶旁,茂密的蕨类植物与苔藓呈深沉墨绿,更添幽凉诗意。小渔村宁静古朴,无都市车水马龙,只有偶尔的犬吠声与村民亲切交谈声。路边老人坐在爬满藤蔓的屋檐下乘凉,见我们便绽放温暖笑容,热情招呼,那笑容如夏日清泉,令人倍感亲切。

出渔村,沿石板路前行,华藏净寺掩映在苍松翠柏间,曲径幽深。踏入庙宇,香烟袅袅,檀香萦绕鼻尖,心瞬间沉静。这座始建于三国后两晋之初的庙宇,已有约1800年历史,斑驳墙壁、古老梁柱,诉说着岁月故事。女儿好奇地打量四周,轻声询问庙宇历史,我轻声解答,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走出庙宇,至小渔村下方湖岸处,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巢湖。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远处阳光洒落,闪烁点点金光;近处湖水拍打礁石,发出叮咚脆响。岸边芦苇随风摇曳,几只水鸟或掠过水面,或停于芦苇丛中,悠然自得。女儿蹲在湖边,伸手触摸清凉的湖水,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湖面。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绚丽的橙红色。夕阳映照湖水,巢湖披上金色纱衣,美不胜收。远处山峦、近处渔村,皆笼罩在柔和的暮色中,宛如绝美水墨画。

夜幕降临,我们踏上归途。回望姥山岛,暮色中,文峰塔依然挺拔,层层飞檐如振翅的羽翼,承载数百年风云变幻;渡口边圣妃庙轮廓朦胧若现,香火余韵似在诉说古老传说。这些沉默的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如忠诚卫士,默默守护一方水土,见证巢湖潮起潮落,守护着这里世代相传的淳朴与温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