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堂食和外卖“双标”实为“舌尖上的欺骗”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已成为许多人饮食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堂食与外卖“双标”现象的频繁曝光,如同一面照妖镜,折射出餐饮行业中存在的诚信危机。当消费者发现同一家餐厅的堂食与外卖在食材质量、分量、包

  • 外卖不该是“二等餐”

    摘要:同一家店,外卖和堂食区别对待,正是“双标”最直观的体现。消费者花同样的钱点单,买的同款食物,却被调包成“将就版”快餐。将消费者人为划分为“堂食贵宾”与“外卖过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基本准则。

  • “临时工”的劳动权益不能“缺斤少两”

    摘要: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按天计算,干一天有一天的工资,劳动工具自备,不想干了可以随时离场……这样的情形下,劳动者与用人方能否构成劳动关系?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样一起劳动争议案作出

  • 假证“咨询”,真伤少年心

    摘要: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厨师,交钱参加短期社会培训,注册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借来两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加入行业协会,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时薪1200元的“心理咨询师”。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真实事件

  • 夜市摆摊招人才,城市烟火里升腾就业热浪

    摘要:近日,珠海市前山街道“香山人才招聘夜市”系列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在玖洲道购物公园举行。此次招聘活动打破传统,将招聘会时间从白天改到夜间,场地从会场搬到闹市商业圈,并且每月常态化举办,为高校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卖不该是“二等餐”

   期次:第8627期   作者:□孔德淇

同一家店,外卖和堂食区别对待,正是“双标”最直观的体现。消费者花同样的钱点单,买的同款食物,却被调包成“将就版”快餐。将消费者人为划分为“堂食贵宾”与“外卖过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基本准则。

比食材新旧差异更隐蔽的“双标”,藏在更多消费细节里。火锅店的堂食肥牛卷纹理分明,外卖的碎肉却拼不成片;面馆的堂食汤底熬足 8 小时,外卖的汤料靠粉剂冲调;甚至连分量都玩起“猫腻”——堂食碗冒尖,外卖盒只装半满。这些差异,消费者隔着屏幕看不穿,只能在咬下第一口时暗自疑惑,却难以当场追责。

对于“双标”行为,商家或许有一万个理由。比如,外卖配送耗时长,新鲜食材易变质;平台抽成高,不用冻品赚不到钱等等。但再堂皇的借口,也遮不住一个事实:花同样的钱,消费者理当得到同等品质的商品。当堂食“诚不欺我”与外卖“糊弄了事”形成鲜明对照,伤的不仅是食客的胃,更是行业的信誉。

外卖软件的发明,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哪家店干净,哪道菜热销,手指一划便知。但“双重标准”的存在,让便利成了“陷阱”。消费者看到的是堂食实拍图,收到的却是偷工减料品;评价区晒的是堂食体验,误导的却是外卖下单者,活生生将线上消费变成了“盲盒交易”。

信息不对称成了部分商家的“生财之道”。有餐馆老板直言:“外卖客多是一次性生意,糊弄过去就行;堂食要靠回头客,不能马虎。”如此短视的逻辑,俨然把外卖平台视作“清库存”的渠道,将线上消费者当成了“冤大头”。

更值得警惕的是,平台的监管漏洞进一步助长了这股歪风。审核时看的是堂食卫生,评价体系混同了堂食与外卖体验,投诉处理往往“和稀泥”。当“挂羊头卖狗肉”的成本太低,就会有更多商家跟风效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认真做外卖的商家吃力不讨好,投机取巧的反而赚得盆满钵满,损害的是整个餐饮市场的生态。

根治“双标”乱象,不能只靠商家自觉,必须多方发力,让外卖与堂食“一碗水端平”。河北已有人因外卖食材与宣传不符,起诉商家获赔10倍价款。这一案例表明,只有让法律的牙齿咬得更紧,对“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该罚的罚、该曝光的曝光,才能让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

平台更该扛起主体责任。与其在满减优惠上玩花样,不如在监管上下硬功夫,要求商家明确标注外卖与堂食的差异,建立外卖食材溯源系统,将“双标”投诉纳入商家评分体系。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手,选择权才能真正落地。

消费者遭遇“货不对板”,看到“双标”套路,要敢于较真投诉。外卖不是“二等餐”,线上消费不该低人一等。每一次维权,都是在给行业划红线,倒逼商家规范经营。

餐饮市场的生命力,在于“食以安为先,信以诚为本”。堂食与外卖,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该一面光鲜、一面斑驳。外卖与堂食用同一个标准烹制,订餐软件才能真正变回便利的工具,而不是让人犯怵的“糊涂账”。食客的眼睛或许会被屏幕蒙蔽,外卖行业或许会一时失序,但味蕾不会说谎,公平正义终将显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