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堂食和外卖“双标”实为“舌尖上的欺骗”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已成为许多人饮食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堂食与外卖“双标”现象的频繁曝光,如同一面照妖镜,折射出餐饮行业中存在的诚信危机。当消费者发现同一家餐厅的堂食与外卖在食材质量、分量、包

  • 外卖不该是“二等餐”

    摘要:同一家店,外卖和堂食区别对待,正是“双标”最直观的体现。消费者花同样的钱点单,买的同款食物,却被调包成“将就版”快餐。将消费者人为划分为“堂食贵宾”与“外卖过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基本准则。

  • “临时工”的劳动权益不能“缺斤少两”

    摘要: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按天计算,干一天有一天的工资,劳动工具自备,不想干了可以随时离场……这样的情形下,劳动者与用人方能否构成劳动关系?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样一起劳动争议案作出

  • 假证“咨询”,真伤少年心

    摘要: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厨师,交钱参加短期社会培训,注册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借来两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加入行业协会,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时薪1200元的“心理咨询师”。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真实事件

  • 夜市摆摊招人才,城市烟火里升腾就业热浪

    摘要:近日,珠海市前山街道“香山人才招聘夜市”系列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在玖洲道购物公园举行。此次招聘活动打破传统,将招聘会时间从白天改到夜间,场地从会场搬到闹市商业圈,并且每月常态化举办,为高校毕

放大 缩小 默认

堂食和外卖“双标”实为“舌尖上的欺骗”

   期次:第8627期   作者:□汪昌莲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已成为许多人饮食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堂食与外卖“双标”现象的频繁曝光,如同一面照妖镜,折射出餐饮行业中存在的诚信危机。当消费者发现同一家餐厅的堂食与外卖在食材质量、分量、包装上存在显著差异时,这种“舌尖上的欺骗”不仅刺痛了消费者的信任,更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漏洞与商家道德的缺失。

所谓“双标”,是指商家对堂食与外卖采取截然不同的标准。堂食菜品往往食材新鲜、分量充足、摆盘精致,而外卖则可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存在卫生隐患。这种差异化对待,本质上是商家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当消费者为便利支付溢价,却得到打折的服务与产品,公平交易权被严重践踏。

“双标”现象的泛滥,根源在于商家对利益的贪婪与对规则的漠视。部分商家将外卖视为“低端业务”,认为消费者难以监督,便肆意压缩成本、降低标准。同时,平台抽成、配送费用等压力下,商家为维持利润,不得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与严格的监管。在外卖这一新兴业态中,食材溯源、制作流程、包装标准等环节的监管仍存在空白,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这种“舌尖上的欺骗”,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消费者而言,不仅经济利益受损,更面临健康风险。劣质食材、随意更换的配料,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长期的心理落差,则会降低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信任,甚至影响整个外卖生态的健康发展。对商家而言,短期或许能获取利润,但长期将透支品牌信誉,最终被市场淘汰。当“双标”成为行业潜规则,整个餐饮业的口碑都将蒙上阴影。

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方合力构建诚信体系。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外卖全流程的监管,建立从食材采购到配送的追溯机制,对“双标”行为实施严厉处罚,提高违规成本。餐饮企业需回归商业本质,将诚信作为经营底线,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堂食与外卖同质同价。外卖平台亦应承担责任,完善评价机制,对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推动商家透明化运营。消费者自身则需增强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主动举报,倒逼商家改进。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与公平,关乎每个人的生活。杜绝“双标”欺诈,不仅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更需要商家重塑道德自觉。当每一份外卖都能与堂食同样用心,当消费者不再为“双标”而焦虑,餐饮行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