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难耐,周末,闺蜜计姐一家邀我去鱼龙洞避暑,我欣然应约。
鱼龙洞地处石台县六都镇六都村,距青阳县城不到 50 公里。驱车从县城向东,经杨田、过陵阳,一个多小时便抵达鱼龙洞风景区。景区入口处,一座红蓝相间的鱼龙雕像憨立地下河露台。抬眼望去,错综交错的粗壮树根交织成鱼龙宫洞口,顶端“鱼龙宫”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刚靠近洞口,凉气如空调冷风般袭来,整座洞宛如天然空调,不断向外送冷。我赤脚穿凉鞋,不禁打了个寒战,赶忙扣紧防晒服。计姐穿着半身裙,直呼太冷,忙从包里拿出长裤套在裙内。我夸她有远见,她笑着回应:“这洞内凉意,我早有预料。”
鱼龙宫全长5000 多米,已开发2000 余米。游客既可徒步游览,也可乘坐轨道船漫游地下秘境。光影交错间,钟乳石如水晶般倒悬,暗河潺潺,似在诉说亿万年地质传奇。
我们一行五人选择徒步。入洞几步,便见石壁上“神龟吞玉”四个大字。起初,我凑近细看,却难辨“龟”与“玉”之形。后退几步,才恍然大悟——一块方形钟乳石被垂下石柱包裹,恰似神龟吞玉。
前行数米,左侧石壁上三座形似大象的岩石矗立,长鼻微卷,似在水中嬉戏,栩栩如生,此乃“三象戏水”。恰巧一艘轨道船载着游客缓缓经过,船身激起水花,人与象戏水之景瞬间鲜活。
“三象戏水”尽头,一排水晶帘垂落。我伸手欲触,“小心有电!”计姐急声提醒,我吓得缩回手。水晶帘顶端,几盏灯闪烁,灯光变幻着紫、白、蓝、黄等色彩。帘末微光如萤,蓝光映在石壁、过道与游客身上,静谧浪漫,让人不禁生出“我有一帘幽梦”的感慨。
过石拱桥时,遇一工作人员。他指着右侧石壁上黑色天然痕迹问:“认得这个字吗?”我摇头。他又提示:“像不像‘书’的繁体字?”我隔着护栏细看,果然神似。
越往里走,气温越低,洞内湿漉漉的,偶尔有水滴滑落颈脖,激得我一阵寒战。不久,“五莲池”映入眼帘——五个大小不一的池子泛着蓝光,如五朵绽放的莲花,又似钟乳倒影绘就的莲影,静谧秀美。
穿过“鳄鱼门”,“银丝垂帐”似小龙女的闺房,“玉竹林”更添清凉。密集纤细的石笋拔地而起,洁白如玉,远观如竹林,与溶洞幽光交相辉映,清雅空灵。一抹素色古装人影映在石壁上,为这空灵之景增添了几分神秘。
离开“玉竹林”,前方豁然开朗。“倒挂石莲花”五字醒目——洞顶垂下的钟乳石经万年生长,化作倒挂的莲花,花瓣层叠。蓝光映河,橙黄灯光镀亮石柱,倒影摇曳水面,美轮美奂。
从玉寝宫返回时,我喷嚏连连,脚底寒意刺骨。走过浮桥,向返程游客询问洞底距离,对方回答:“还有十多分钟。”话音未落,我又连打几个喷嚏,吓得赶紧折返。在玉寝宫撞见正要出洞的计姐,我俩畏寒之人一路快走至洞口。
洞外烈日炎炎,我们站在阳光下,竟觉这滚烫的阳光无比可爱。肌肤逐渐回暖,仿佛从寒武纪深海重回人间烟火。坐在洞口与保洁大爷闲聊时,我忽觉鱼龙洞的凉意与世外的酷暑,恰似时光的两面——一边是亘古地质的沉默低语,一边是凡人贪恋的冷暖悲欢。临别回望,鱼龙雕像仍憨态可掬地守着洞口,而洞中未尽的幽暗处,或许正有另一段亿万年的故事,在钟乳滴水声中悄然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