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海拔约 500 米的铜官山矿产丰饶、景致独特,见证着铜陵的历史变迁。
一个阳光和煦的周四下午,我登上铜官山,半山腰处,东方红小学 50 多个孩子正围在碉堡群旁,全神贯注听退伍老兵汪荣振讲述碉堡背后的沉重历史。这位 78 岁的退伍军人,2018 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多年来奔走于各中小学进行红色教育宣讲,传承红色精神。
时光倒回 1938 年,山河破碎,铜陵沦陷。日军在铜官山推行“以战养战”策略,成立矿业所疯狂掠夺矿产。他们强占2250亩土地,抓走4000多名无辜工人,逼迫他们修铁路、建碉堡、开采矿山,将铜官山变成人间炼狱。
“爷爷,为啥要修铁路?”一个孩子好奇地问。汪爷爷耐心解释:“矿口离长江近,修铁路方便运输矿石。他们逼民工修8.6公里窄轨铁路,将铜矿石运回日本造枪炮,被抢走的铜矿石有 3000 多吨。”
“那工人就任由欺负?”另一个孩子气愤地追问。汪爷爷无奈叹息:“国弱被人欺!鬼子为控制矿山,逼劳工建了许多碉堡。现存碉堡大的12 米高,小的约 8 米,周边有围墙残垣,构成碉堡群。它们地势高,能监视山下,用石头和混凝土砌成,布满枪眼。墙外的子弹印,是新四军和游击队攻打碉堡留下的。鬼子在铜陵修了不少碉堡,扫把沟码头就有 5 座,确保抢来的矿产能顺利运出。”
“那时矿业所对矿工是地狱,对鬼子是天堂!”汪爷爷声音颤抖、悲愤不已,“矿工住茅草屋和芦席棚,40 平方米的小草棚挤三四十人;吃半碗糠菜半碗粮,喝受污染的水,很多人因此生病却没钱看病,只能带病干活;下井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靠简单工具和微弱灯光照明;鬼子还时常抽打他们,限制自由,定苛刻规矩,违反者当场打死。”
“1942 年,铜官山暴发霍乱,许多工人没钱治病,一人得病全家遭殃。矿业所鬼子头头不管工人死活,发现重病的工人,还没断气就直接拖到‘万人坑’活埋,惨不忍睹!侵占几年里,矿工死伤无数,这儿就是人间地狱!可那些头头和日本驻兵,却躲在碉堡里花天酒地。”汪爷爷沉痛地说着,泪水在眼眶打转。
“那后来呢?”孩子们着急地追问。
“1945 年 8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和铜陵百姓齐心协力,捣毁鬼子的‘天堂’,救出受苦矿工,鬼子掠夺恶行才结束。”汪爷爷眼神坚定。“太好了!”孩子们欢呼起来。汪爷爷笑着说:“这是团结的力量。1953 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在铜陵流出,第一块铜锭在铜官山脚下浇铸成型,铜陵‘古铜都’地位得以保住。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快结束时,铜陵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4%!”
听完讲述,同学们陷入沉思,“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为国家昌盛富强而读书”的信念在他们心中扎根。
下山途中,我与汪荣振老人交谈。他住在铜官山脚下的友好新村。汪大爷说,退休后他常去各小学讲铜陵人民抗日故事,传播爱国精神。2017 年,他上山时偶然发现这个碉堡群,当时山上全是杂草,连路都没有。他考察多次、找老人打听,确定是鬼子侵略罪证后,赶紧向政府汇报。
“您做了件大好事!”我敬佩地说。汪大爷摆摆手:“市政府很重视,派人调查取证后,修了道路、铺了台阶,把这儿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作为鬼子侵华的罪证和铜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