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爱献乡里的杭玉根

    摘要:在无为市高沟镇定兴村南江自然村,时光悠悠,如潺潺溪流般温柔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杭玉根,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多年来,他用一颗炽热的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对家乡

  • 油罐车上的父母

    摘要:退伍后,父亲成为一名油罐车司机,这一干就是30多年。油罐车那笨重的身躯满载燃油,威风又疲惫地穿梭于城乡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车在路上疾驰,父亲在车内专注驾驶,而母亲,则在家中满心牵挂。油罐里每一滴

  • 伏天说“伏”

    摘要:“三伏困熏蒸。”酷热难耐之际,人们汗流浃背、心烦气短,仿佛都成了“老病者”。借用李清照的话来形容便是:骄阳更兼烈火,到黄昏,依旧热浪淋漓。这般酷热,又怎是一个“热”字所能尽述,所以才有了“伏”这个贴切

  • 铜官山碉堡:抗战伤痛的见证

    摘要:“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海拔约500米的铜官山矿产丰饶、景致独特,见证着铜陵的历史变迁。一个阳光和煦的周四下午,我登上铜官山,半山腰处,东方红小学50多个孩子正围在碉堡群旁,全神贯注听退伍老兵汪荣振讲

  • 盐晶之海

    摘要:傅俊珂/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献乡里的杭玉根

   期次:第8639期   作者:□袁牧

在无为市高沟镇定兴村南江自然村,时光悠悠,如潺潺溪流般温柔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杭玉根,1971 年 9 月出生,中共党员,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多年来,他用一颗炽热的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与责任担当。“为家乡做点事,是应该的!”这句朴实无华的口头禅,是他对家乡深深牵挂的真诚诠释。尽管他并非村干部,却始终把村里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扛在肩上。

有一年夏日,暴雨如注,肆虐的洪水无情地淹没了大片庄稼。雨过天晴后,沟渠里的杂草树木在洪水的浸泡下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弥漫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村民们望着这满目狼藉,个个愁眉不展。杭玉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 2 万余元组织清淤,自己也挽起裤腿,一头扎进了清理水沟的工作中。在炎炎烈日下,他与众人齐心协力,挥汗如雨。经过一番努力,水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整洁,清澈的水流潺潺流淌,仿佛在欢快地歌唱。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看着村民们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杭玉根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村里的大爷大妈们有晚间散步的习惯,然而村道旁的路灯由于年久失修,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行人只能摸黑前行。要是遇到雨天,道路湿滑,更是隐患重重。杭玉根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了维修人员,并亲自赶到现场指挥维修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路灯重新亮了起来,那温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村道,更照亮了村民们的心。此后,杭玉根还主动承担起了路灯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路灯始终能正常照明。到了2025年,他又与邻居陶明好共同出资 3000 元,更换了太阳能路灯。新路灯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熠熠生辉,让村民们的出行更加安心。

杭玉根常说:“人生在世,多一点爱心,多为他人办好事、多帮忙,自己就能收获更多快乐,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村里动员义务献血时,他总是第一个响应。每次献血前,他都会提前调整饮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献血。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滴血都有助于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杭玉根是一个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人。2003 年和 2016 年,他两次遭遇严重的交通事故,身体遭受重创,历经 9 次手术才逐渐康复。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援手,给予他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助他渡过了难关。他心怀感恩,始终秉持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用自己的善行传承着感恩与奉献的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