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情系一线职工共筑清凉防线

    摘要:本报讯为切实保障基层项目一线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与作业安全,激发职工工作热情,自7月以来,中铁四局工程技术公司检测分公司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清凉送一线致敬劳动者”活动,将关怀与清凉送到基层一线

  • 黄山市屯溪区:稳岗有策就业有路

    摘要:黄山市屯溪区把稳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以“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为主线,精准发力、多管齐下,通过稳岗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保障等一系列硬核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求职者搭建平台。8月26日

  • 安徽新疆两地协作老兵收到抗战胜利纪念章

    摘要:“谢谢党和国家,还记得我这个老兵……”近日,在滁州市来安县三城镇一间民居里,96岁的抗战老兵陈光颤抖着抚摸胸前的纪念章,眼眶泛红。这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跨越数千公里,从新疆生产建

  • 专场招聘会助力学子充分就业

    摘要:9月4日,在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当日,合肥市庐阳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工作局)、庐阳区人社局、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联合举办2025年秋季“合肥

  • 宿松:“三办”机制赋能“一窗通办”

    摘要:本报讯“原以为暑假给孩子办身份证要排长队,没想到所有窗口都能办,十分钟就办完了!”日前,在宿松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一窗通办”窗口,刚办完业务的王女士竖起大拇指。这一高效服务场景的背后,正是“导办、领办

  • 从军十六载一片赤子心

    摘要:清晨的池州烈士陵园,在朝阳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陵园管理处主任朱俊杰走进园区,检查展陈、调试设备、安排讲解……军装虽已脱下,却始终保持着军人严谨细致的作风。“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永葆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军十六载一片赤子心

——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朱俊杰

   期次:第8659期   

清晨的池州烈士陵园,在朝阳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陵园管理处主任朱俊杰走进园区,检查展陈、调试设备、安排讲解……军装虽已脱下,却始终保持着军人严谨细致的作风。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永葆本色。这是我作为退役军人的本分。”这位曾服役16年的海军老兵,多年来心怀赤诚,践行着这份承诺。

从军营通讯员到双拥宣传“排头兵”

1984年出生的朱俊杰,成长于一个军人家庭,自幼便对军营充满向往。17岁那年,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海军某部的一名战士。

初入军营的朱俊杰,在高强度训练之余,始终保持着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他悄悄将一篇散文《锚地月色》投往《人民海军报》,没想到很快就被刊发了。这次经历就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军旅生涯的另一扇门,从此,他主动承担起部队通讯员的职责,用笔尖和镜头记录战友情、军旅事以及训练场上的汗水与荣光。

服役期间,朱俊杰不仅是部队里公认的“笔杆子”,还因军事技能过硬,5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2018 年退役后,朱俊杰被安置到池州烈士陵园管理处。从军营走向地方,身份转变让他一度感到迷茫:“如何在新的岗位上延续军人的价值?”

2019 年春节前夕的一次走访慰问活动中,朱俊杰来到贵池区江口街道,见到了年近 90 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胡信来。曾在战场上历经九死一生的老人,如今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老人却反复说:“衣食无忧,很幸福。”老人的淡然与知足深深触动了朱俊杰。随后,他以《大爱有痕 清贫一生》为题撰写通讯,讲述胡信来的战斗经历与淡泊人生。文章不仅获得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题征文一等奖,更让他找到工作的方向与意义。“这些老兵的故事,不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要被后辈看见、记住。”从那一刻起,朱俊杰下定决心,要为全市健在的参战老兵留下影像与文字。

6年多时间里,他走遍池州城乡,深入偏远村落,走访记录 109 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采集口述史,整理战斗经历,抢救性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今,朱俊杰已在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 2200 余篇,内容涵盖典型宣传、英烈故事、双拥动态等,推动池州市退役军人信息宣传工作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他参与策划设计的“001号”军人驿站牌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全国双拥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因宣传成效显著,朱俊杰4次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成为全省双拥宣传的“排头兵”。

从军供“兵专家”到拥军“服务员”

“军供保障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说做得好不好,只有一直努力地去做。”2022年7月,朱俊杰调任池州市军供站副站长。面对全新的岗位,他迅速转变角色,深入一线调研,创新提出“主动点餐、精准保障”服务模式,变过去固定配餐为点单服务,让过境官兵在异乡也能吃上合口的饭菜,感受到“家”的温暖。

2023 年 9 月,朱俊杰在执行一次军供保障任务时不慎左肩骨折。医生建议至少静养一个月,但他仅休息 3 天便重返岗位,坚持带队完成某部驻训官兵的野外伴随保障任务。“比起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友,这点伤不算什么。”他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同事们既心疼又敬佩。

军供站的工作,讲究“快、准、暖”三个字。每次接到保障任务,朱俊杰都带着同事一起提前研判,主动与部队对接用餐时间、人数、口味偏好,甚至细致到是否忌口、有无少数民族饮食需求。他还贴心地准备了针线包、小药箱、充电宝等应急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每年新老兵运输高峰期,朱俊杰和同事们在高铁站设立“新老兵服务保障点”,提供政策咨询、交通引导、临时休息等服务,让返乡老兵感受到社会尊崇;他还连续五年参与“兵妈妈,母亲节快乐”志愿活动,为军属送去节日祝福与关怀。

“朱俊杰既有军人的硬朗作风,也有一名老兵的情怀。”池州市军供站站长盛银林评价道,“他把军供工作做到了人心深处。”

从英烈“宣传员”到红色传承人

2024年底,朱俊杰再次转岗,担任池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烈士陵园里安息着众多为国捐躯的英烈,每一位英烈的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把英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为烈属办实事。”带着这样的想法,朱俊杰牵头成立“红耀池城宣讲团”,组建了功臣模范、英烈后人、青少年学生、退役军人志愿者四支队伍,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开展英烈故事宣讲320余场,覆盖听众超过30万人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了让英烈故事“活起来”“动起来”,朱俊杰带领团队制作音视频短片、收集老物件、整理书信手稿,用细节打动人心。由朱俊杰指导的演讲稿《一张迟到的老照片》,在长三角抗战英烈故事宣讲比赛中脱颖而出。“我们以凌霄烈士穿越85年的老照片为引,讲述一段尘封的忠诚与信仰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听众。”演讲者章宁说。

今年初夏,“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在池州温情启动。志愿者根据亲属口述和历史资料,为池州籍烈士方瑛手绘肖像,并送至其后人手中。当烈士的孙子捧着画像泪流满面,从箱底取出 1984 年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郑重捐赠给陵园时,朱俊杰红了眼眶。“截至目前,已成功复原 23 幅烈士画像。”朱俊杰说,接下来,他们还将绘制《凌霄烈士革命绘本》,并尝试运用 AI 技术“复活”凌霄、陈仲亭等 6 位英烈的容貌,通过数字技术让历史与时代对话,让年轻一代能够“看见”英雄的模样。

2024 年 7 月,朱俊杰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面对荣誉,他平静地说:“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作为一个兵,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汪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